第十二章 足以万家生佛的大事!

赘者为王 提篮水怪 2176 字 2022-09-05

“很甜很脆……有点像生吃荸荠的味道,你这是哪里弄来的?”

连着吃了几口,徐明达不由将目光看向萧岩几人,“怎么大明有此物,我却不知道呢!”

“回大总管,此物并不是我大明所有!”

见徐明达问起,萧岩就将番薯简单地对他介绍了一番,“这是西洋人的航海家从其他地方带回他们祖国,再由他们的人带到南洋吕宋等地栽培!”

“我大明有商人前往吕宋经商,见当地种植一种叫甘薯的块根作物,块根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

“那位商人的家乡福州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不足,于是他便决心把甘薯引进我大明栽种,因其来自域外,所以便将凉薯称之为番薯!”

“番薯传入大明后,即显示出其适应力强,无地不宜的优良特性,产量之高,一亩数十石,胜种稻谷多倍!”

“更因为其润泽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深受广大百姓喜爱!”

“不仅如此,红薯全身都是宝,其藤以及叶子都可以用来做菜,对人的身体强健有很好的作用,故很快在民间形成一股竞相栽种番薯的风气!”

“不过因为咱们大明的官员对于这些外来物种有一种天生的抗拒感,故而在发展这种现象之后便下令不许民间种植!”

“也因为如此,让番薯这种高产的农作物如明珠蒙尘、沦为百姓家解馋的食物,而没法成为解救万千百姓于饥荒的救命粮食!”

“现在正值战后恢复的时机,为了早日让那些受难的老百姓脱离苦海,属下恳请大总管下令从江南各地征调红薯,运到这边来赈济灾民!”

说着萧岩郑重其事地向徐明达鞠了一躬,这也是让他带着伤从金陵赶过来的原因。

“你这么火急火燎而赶过来就为了这事?”

走过去扶起萧岩,“这个事你本不用向我请示的啊……”

知道萧岩这是一心为民,徐明达不由对他更为看中。

“大总管这是何意?”

听到徐明达的话,萧岩莫名其妙的。

徐明达身为东面行营大总管,这种大事没有他的帮助,只怕难以成行。

可是现在自己亲自找过来,他却如此说,难到是打算不管了?

“我说你啊当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新农作物的推广本就是你们户部与司农寺的责任,现在你虽然领兵在外,户部的差事还没辞去吧?”

徐明达示意萧岩坐下,他自己也走到位置上坐好,“你以户部侍郎的名义向江南各府的官员发一份文件,谁敢不从?”

说完徐明达就拿起筷子吃起来。

“这……”

徐明达说完,萧岩才恍然大悟!

是啊,他自己本身就是户部侍郎,要是他以户部侍郎的名义向江南各府发送命令,肯定会事半功倍。

当真是应了徐明达说的那句话,自己这不是端着金碗讨饭装穷叫苦,亦或者说自己没有把握好自身的优势,反而将目光看向别处。

那么也就是说,自己着急忙慌地赶过来,是赶了个寂寞?!

“是属下着相了!”

想明白了一切,萧岩站起来再度向徐明达行了一礼。

“萧岩,你老实告诉我,这东西亩产真的能达到十几石?”

虽然知道萧岩不会拿这种大事诓骗自己,徐明达还是忍不住再次问到,“你要知道这事要是真的,那确实是泼天的功劳,要是事与愿违,那咱们两不说功劳了,只怕是……”

说着徐明达用手在脖子上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意思不言而喻!

这个消息实在是过于震撼,要是他不问清楚就大肆向江南征调这种新鲜产物、并且将此事向长安奏报,要是到时候这个东西派上用场还好。

怕的就是产量还没有稻谷的高,导致整个江淮的百姓继续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那这个玩笑可就开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