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水资源利用的意外收获

他告诉这些工匠,以后这样的水动力作坊,一定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就是平时的时候可以正常运转,有洪水的时候,要保证作坊不会被水淹。

还有就是水动力的传导结构,要可以断开,有洪水的时候,水流太急水车不能停下的时候,要可以把水车传导动力的地方断开,省的作坊里面出危险。

林林总总提了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萧琦对那几位工匠,特别是想出这个主意的工匠进行了大额奖赏,那名想出这个主意的工匠,也从正八品被提拔成了从七品的官职。

萧琦非常明白,这些底层工匠的小智慧是非常管用的,而且他们因为一直在实践中,所有的机械改进肯定是因为他们这些人的灵光一闪出现的。

因此,萧琦再次在大宋铸造局中的赏罚条例中,增添了对于那些小发明的奖励制度。

这下那些工匠的积极性更是被提高了起来,新老工匠都慢慢的开始把他们以前在工作中积攒的小窍门,和一些节省人力物力的技巧报了上来。

大宋铸造局短时间之内,就再次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但原料被节省了不少,产量还提高了很多。

大宋铸造局,在蒸汽机还没有造出来的时候,就进入到了一个小跑前进的阶段。

这个结果让萧琦非常高兴,此时棉花虽早已传入华夏很久,但是并没有大规模的种植,仅是在边疆地区有种植的。

萧琦下令自己的封地和陇右都护府这些地方,让他们在雨水不多的所谓干旱地区,大力开垦荒地种植棉花。

他可不想自己的动力和织布机都弄好了,可是棉花这种原料却没有,那就太扯淡了。

至于南方,这边多雨,并不适合棉花的大量种植,而且这里的百姓一直对种粮有很高的热情,突然让他们种植不能吃的东西行不通。

不论什么时候,想让人们的思想有所转变,必须先让大家看到好处才行,不然就只能强迫百姓去做,这个可不是萧琦愿意看到的。

说起棉花种植,最适合棉花生长的地方是前世的新疆地区,那里的气候适合棉花生长,产出的棉花是最好的。

可惜现在萧琦没有去把那里拿下的打算,路途太过远远,即便是拿下那里开始大面积种植,这时代的运输就是个大问题。

这个只能将来自己的蒸汽机技术成熟了,炼钢技术也有了大幅的提升,到时候铺设大宋第一条铁路,解决了运输问题再说。

想到运输问题,萧琦想起如今大宋的马车还是两轮的,因为四轮马车无法解决转向问题,所以华夏的马车一直到清末还都是两轮的。

想到这个,萧琦马上把自己关进书房写写画画,弄出了四轮马车的结构图。

虽然他对四轮马车前轮的转向并不了解,可是他可以做实验啊!

拿着自己画出的四轮马车的结构图,来到大宋铸造局,找了几位顶尖的木匠,让他们按照自己设计的几种图纸做出样品。

打造出来之后,萧琦让他们进行各种实验,例如转弯半径,转弯速度。

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控制在马车行驶的时候,让两个前轮不会左右乱晃,马车在高速行驶的时候俩前轮左右乱晃太容易翻车了。

经过众多工匠多次实验,不知道到翻了多少次车,还伤了两个驾车的军兵,才算把前轮不会乱摆的问题解决。

接下来萧琦就想着,着手改进大宋马车运输的情况,改成四轮马车以后,马车能有更大的装载量拉的更多,那车轴和车轮就必须要进行改进,不然半路太容易出问题了。

萧琦再次钻进书房开始设计钢制车轴和车轮,钢制车轴好说,大不了多用些钢材使得车轴粗一些省的断裂。

车轮就麻烦了,用料太多加上车轴会太重,用料少了又容易断裂,最后萧琦只好决定把原来的木质车轮做的更粗壮一些,车轮关键的地方全都钢铁。

有些事情一旦有了开头,难题就一个接一个的到来,这些都设计好了之后,萧琦又开始对车轴和车轮连接处发了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