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开门献降

两镇兵马第二镇镇长冯厚敦,与第四镇镇长曾英,以及大西国主将刘文秀,三人一齐共肩策马,从南门入城。

三人入得城来,看着前面这座被自已顺利拿下的黔地首府,西南重镇贵阳,的贵阳城中那一条条宽阔街道,心下皆下感慨万千。

这贵阳府的来历,在此简述一番。

洪武四年,明廷设贵州宣慰使司,司治贵州(今贵阳)。六年12月,置贵州卫指挥使司。十五年,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下领贵州等十八卫。二十六年,又置贵州前卫。永乐十一年,置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贵州建省,贵阳成为贵州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隆庆三年3月,改新迁程番府为贵阳府。万历十四年,置新贵县,附郭,隶于贵阳府。二十九年,升贵阳府为贵阳军民府。

而这“贵阳”之名,较早见于明弘治年间的《贵州图经新志》:郡在贵山之阳故名。贵阳因为在贵山的南面所以得名。因贵阳古代盛产竹子而闻名,故用“竹”的谐音“筑”来作为贵阳的简称。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说法,由于贵阳气候常年多阴雨,民间有“天无三日晴”的俗语,贵阳是因为“阳贵”得名。另一说则是这里的地名源于贵山,因为山南为阳故名贵阳。

而自明朝立国以来,贵阳之地在明朝历代统治者的治理下,不断完善充实,终成了西南之地一座特大城镇,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是西南数一数二的重要城池。

而现在,这么重要的一座西南重镇,除了城墙略微受损外,近乎完好无损地落了两镇兵马手中,如何不令人欣喜之至。

全军入城后,那率部投降的副总兵杨国栋,以及城中一众将领,包括那位已被解除武装的总兵焦琏,立即皆被带到了主将冯厚敦面前。

一见端坐马上的冯厚敦等人,杨国栋纳头便拜。

伏跪于地的他一脸羞赧,不敢正眼相看马上的冯厚敦,长长地吸了一口气后,才拱手禀道:“罪臣杨国栋,多谢贵军不杀之恩!罪臣愚昧,迟至今日方率全军反正来迟,请冯镇长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