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七章 比较与惊讶

抗日之晋北小卒 弈芷 1106 字 2022-09-06

沐阳脚步一顿,诧异地看了他一眼,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粮食也缺?你们今年耕几余一?”

沐阳问了一个关键点,余一这个“一”是固定的数字,而耕几这个“几”才是反应收成的关键点。比如耕三余一,就意味着此地人民耕了一年的地,除去一些明年当种子用,一共产出足够自己吃一年零四个月的粮食。

这要是换成去年刮民党统治时期,百姓余的这四个月的粮食多半会以各种理由被刮民党政府、土豪乡坤收走,百姓只给自己留一些口粮,能有余粮拿去换钱就不错了。

不然为啥百姓躬耕劳作一年,到头来连几件新衣都得咬牙购置?

“耕四余一。”

“垦了多少荒地?”

这里沐阳问的是晋察冀在今年发布的《垦荒条例》,还有《奖励条例》、《修滩办法》,这也是老首长他们探讨出来的试行办法,他作为浑源县县委核心干部,自然是知道这件事。

“约莫5万亩。”

“渠沟呢?凿井多少眼?”沐阳眉头逐渐皱了起来,对这隔壁团长和政委的想法感到有些匪夷所思。

“……不多。”

“这?”

沐阳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不必拿最终产量出来比较,他就知道自己雁北区的粮食增产肯定比一分区一团所管的涞源、易县地区要多上不少。

“我们雁北……”

沐阳回忆着县委之前收上来的报告。

“平原区绝收、被毁近半,产出粮食仅能做到耕五余一;山区平地还算丰收,大多数是耕三余一,少数能做到耕二余一。”

沐阳缓缓说道,仅此一点就比易县那边要好上不少。

要知道易县就在保定旁边,平原区哪敢驻守八路军主力,那里的粮食自然不能算作八路军的囊中之物。

谁让沐阳的敌人多是土匪军,是汉奸,而一团的敌人多是日军主力。

“那也比我们要好上不少!”

陈团长很是肯定。

“开垦新地三万亩、修滩四万亩、开梯田一万亩、凿泉眼300口、开新渠200道、整旧渠200道,预计每年能增五万石!这就是我能交给上级的成绩了!”

沐阳和陈团长两人相互比较彼此根据地的秋收情况,暂且不管新开垦的土地,两人发现雁北的粮食增产还是比易县要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