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走投无路的淮南军

擅于利用土地,一年两季粮,田地闲置的日子不会太久。

两千年后,科技那么发达,农田也没全覆盖上大棚。

何况是在生产力低下的东汉?

“村里有多少户人家?”刘辩问村汉:“是不是家家都建了大棚?”

“三四十户人家。”村汉回道:“我们可是个大村子,否则官府也不会选这里造棚子。”

朝廷鼓励生养,每家每户至少四五个孩子。

三四十户人家,算起来也有近两百的人口。

算不上特别大的村子,也不能说小。

通过村汉,刘辩对村庄使用玻璃大棚有了不少了解。

返回皇宫,孙辰对他说:“那个村汉也是有趣,竟在陛下面前胡吹一通。”

“虽是话说的有些大。”刘辩笑着说:“朕也看出了一些东西。”

孙辰低着头说:“大棚在宫内还好,我倒是有点担心在村子里。”

刘辩问他:“你担心什么?”

“万一家中没大棚的村民眼热,把棚子给毁了,怎办?”孙辰说道:“世人太多,什么样的都有,难保没那种暗中搞事的。”

刘辩也觉着确实是个问题。

有大棚的农户,即便到了冬天,也能种出蔬果。

那些没大棚的,只能眼巴巴的看着。

多数人虽说羡慕,却不会做出什么。

总有少数几个看不得别人好,想要搞些故事出来。

“把贾诩找来。”刘辩吩咐。

贾诩去了趟荆州,最近两天才回到洛阳。

还没来及歇息,皇帝就要找他。

来到北宫,贾诩见礼:“陛下召臣,有何要事吩咐?”

“朕在洛阳城外,推行十多个玻璃大棚,你可知道?”刘辩问他。

“早已知晓。”贾诩回道:“据说寒冬腊月,只要有它在,照样可以种出蔬果。”

“若是有人破坏,以往如何处置?”刘辩问。

贾诩回道:“损坏他人家财,多是赔偿。”

“仅仅赔偿可不够。”刘辩嘴角勾起一抹笑容:“恶意损坏,不仅要赔,还得送去坐牢,再狠狠罚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