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节

“并州虞夫人,裴蓁蓁。”王洵这样说。

她从来不是谁的附庸,她只是她自己。

不远处,裴清渊紧紧盯着船头的人,口喃喃道:“蓁蓁”

便是数年不见,他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她。

被他这样一说,裴清知和裴清衡也认出了她。

裴清渊不错眼地看着独身去了并州,从此再未相见的妹妹,几乎有些失魂落魄地说:“看来她离了裴家,也活得很好那就好那就好”

只要她能开心,那就够了。

第一百零六章

吴氏前不久才换了一位家主, 这位吴家家主如今不过三十而立,勉强也称得上年少有为。

王洵带人驰援洛阳,又护送着那么多百姓一路北上, 这样的动静, 吴氏不可能没有听闻。

坐在楼船之上,吴家家主看着江边王洵一干人等,心情很是惬意。

毕竟要有求于人的,可不是他。

吴家家主自信, 王洵要想过镇江,唯有借他家的船一条路。

如此,他怎么能不趁着这个机会狮子大开口, 好好敲诈王洵一笔呢?

要知道,这位王七郎的姘头,那个并州虞夫人,商队从西域走到南地,旗下商铺不计其数,应当是这天下最富有的人之一了。

如此财富, 早叫吴家垂涎不已, 如今有了敲竹杠的机会, 当然不能放过。

吴家家主跷着腿, 心情轻松得只差哼支小曲了。

“阿瑜, 你说我要问那王洵要多少过路费合适?”吴家家主笑问身边的崔瑜。

前不久, 崔瑜的亲妹崔莹嫁给刚刚丧妻的吴家家主,崔瑜也一跃成为了吴家家主最信任的人。

大魏倾塌,崔氏、王氏、谢氏、桓氏等一等世家,没有了之前的权柄,地位也就再不如往常一般超然。

反而是吴氏这样手握重兵, 占据一方的势力,更有话语权。

其不少更是趁势而起,称王称帝。世家子弟四散,各自选择心明主效命,竟有汉室倾颓之后,群雄并起,逐鹿天下之景。

而今看来,崔瑜选择的主上,便是吴家家主了。

“王七郎素来善谋,恐怕不会轻易就范。”崔瑜淡淡笑着,身形有些清瘦,一双眼深不见底。

当年洛阳城世家宴饮不断,崔瑜和王洵也打过一些交道,对他也算有几分了解。

见崔瑜并未顺着自己的话吹捧几句,吴家家主心有些失望,他笑道:“阿瑜,你就是太小心了,这镇江之上,从来是我吴氏说了算,若要渡江,无我首肯,除非他们都生了一双翅膀”

他的话还没说完,庞大的船队沿江而下,浩浩荡荡向这方而来,吴家家主立刻惊得跳起来。

镇江是吴氏的地盘,吴氏拥有数量众多的船只,训练精良的水军,日夜巡视镇江上下,成就吴氏威名。

然而,此时镇江之,却突兀地出现了一支船队,几乎能与吴氏水船相抗衡,这叫吴家家主如何能不惊惧。

这些船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又是属于谁的?!

天下能造大船的工匠寥寥无几,大都养在吴氏府,是谁造了这么多只船,吴氏却未曾收到任何风声?!

他涨红了脸,问船上水军的头目:“这船队是哪儿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