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7章 这次,不一样!

所有人都知道,‘死’字旗一旦升起,那全团就是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不会后退的。

最后反倒是骑兵营成了全团的‘鸡肋’,西陵峡的山可不是北方的山,很多区域几乎都是直上直下,山路也极为崎岖,根本不利于战马奔跑,而且日军若是来攻,来自于天空中的威胁是必然的,炸弹这么从天空上掉下来,人还能躲进事先挖好的狭小防空洞里,体型庞大的战马怎么办?

这些宝贵的战马就这样在日军的狂轰乱炸中被白白消耗掉,那是每个人都不愿看见的。

这个问题唐刀在回去的路上思虑再三,幸好,他想起一个细节,曾经时空中11师可也有数百匹驮马,胡姓师长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特意在开战前,命令他的军医官和辎重部队一部将这些马匹转运至秭归。

那里位于石牌之后,日本人的目光暂时只会关注于石牌战场,而且纵然他们想去,却也是极难通过此时的江面。

不仅是石牌有6门大口径江防炮可以覆盖整个江面,而且现在石牌一带的江面已经开始全面部署水雷,日本人想通过,唯有攻克石牌。

干脆,唐刀命令骑兵营做为全团的第三预备队,全营389名骑兵携全团800匹驮马及300辎重兵退至秭归,若战事顺利便罢,一旦陷入苦战,骑兵营官兵则将率300辎重兵重返战场,成为全团最后可以投入的兵力。

骑兵营长也想反对,但想到自己朝夕相处的战马就如同自己的战友亲人一般,却要因为自己不想退而白白死在炮火中,最终只能接下这道令他极为无奈的命令。

但这就是来自于兵种的限制,纵算唐刀有通天之能,也没法让在华北平原上可以尽情驰骋的骑兵们还能在这种陡峭的大山里如履平地。

四行团和11师三个步兵团换防所用的时间比胡姓师长想象的要迟了近3天,整整用时达五日才算是彻底换防完毕。

不过收到消息的胡姓师长却没有贸然发怒,一问原因才知道,不是四行团换防不积极,而是他们在山间的行军速度太过缓慢。

而造成其行军速度缓慢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其物资携带的太多而导致的。

“一个步兵团能有多少物资,不就是几千条枪几门火炮吗?”11师的少将参谋长怒哼一声。

结果,参谋递上来的一张清单,直接让这位刚从秭归后勤基地返回的少将参谋长猛地睁大了双眼。

不说那些由上千匹驮马运送的什么炮弹、子弹和粮食,那些玩意儿究竟有多少,四行团也不会汇报,肉眼可看见并记录的,就有那种由越野吉普车拖拽着的40毫米高射炮12门,这玩意儿还是那位中校参谋处长专门去咨询人家四行团政治处主任才知道的,不然都不知道那是啥。

都是久战之军,对这种射高可达6000米的防空高炮的作用可是再清楚不过了,上可打灰机下可端平了当加农炮。

就架一门这玩意儿在山腰上,日本人的70毫米步兵炮在它面前就是个渣渣。

别看口径不同,但一个两吨一个200公斤,炮弹出膛的动能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那威力自然也是不同。

而人家四行团一家伙就拖了12门过来。

这也就算了,四行团那位唐团座神通广大,连150毫米重炮都能从洛克菲勒公司搞来,这已经是中央军内部高级将领们人尽皆知的了,搞来12门40毫米高射炮还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关键是,四行团竟然还带了能亮瞎人眼球的几十号铁疙瘩。

没错,那就是四行团特务营所属的战车连。

当28辆小坦克轰隆隆的驶入山路,腾起的浓浓黑烟,直接把11师沿途阵地上的守军给看懵逼了。

做为五大主力军之一,坦克他们不是没见过,但能把坦克开进这种大山里的,尚是头一遭。

中国军人会被这种在大山里艰难前进的小个头钢铁怪兽搞懵,但做为他们的对手,最多只能携带75山炮和70毫米步兵炮进山的日军绝壁会被打哭。

或许他们那会儿想骂自己军工专家的话是:为毛不再抠一点,把小豆丁做的更小一些!

这才是四行团行军缓慢的真正原因。

就是战车连的这28辆小坦克,让四行团几位主官和工兵营营长白胜愁白了头。

山路太窄了,能走烂路的吉普车也只能勉强通过。

也就是tks体积足够小,比日本的94式轻型坦克小豆丁还要小一分,不然就这种仅能供人员和驮马并排行走的山路,那里走得进去?

但为了后续战斗,唐刀下令,特么就是靠人抬,也得把这28号小铁疙瘩给抬进去。

工兵营全营600号人都为这28辆小坦克服务,另外还有三个步兵连协助,路不够宽,那就把山炸了开路,有水,有深沟,那就现场砍大树架桥

有些大坡坦克上不去,那是真的靠人力和驮马,数十名士兵跟纤夫一样拖着长长的拉索再配上十几匹力量足的战马,硬生生把重26吨的坦克给拖上山崖。

真的,那一幕直接把11师的官兵们再度搞傻眼,就这破地方,有些区域猴子都爬不上去,平原上使用的坦克有个基霸用,顶多当个固定炮台使,废这么大力气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