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秘术-领域(5700字,我回来啦!)

陆云人都傻了。

异空间是在京都古战场获得的。当时,他和黄显、徐征、王梦羽四人,正在参加华武复试的最后一轮,在古战场中偶遇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曾晴,以及曾晴的小男友。

几人协商之后,共同前往丘陵深处寻找尸王。后来,曾晴野心暴露,干掉自己的小男友,给黄显三人下了毒,并逼迫陆云与尸王战斗。结果,陆云在击杀尸王后,又利用“治愈”反杀曾晴。

曾晴死前,透露尸王异空间的秘密:当尸王死亡时,异空间就已从尸王体内剥落,独立存在。这时滴入血液,相当于和异空间订立某种契约,可以将异空间据为己有。

所以说,异空间的归属是很清楚的。但毕竟这只是曾晴的一家之言,是否真的如此就不知道了。

即便异空间可以共用,或者说不同的异空间相互可以连通,这样,别人的物品也可以放到自己的空间来。

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

但是,对方是如何知道这方异空间是归属于他陆云的?

这就显得很诡异了。

陆云重新审视那张羊皮纸。

几个字都是华文,是用饱蘸浓墨的毛笔写成,字体娟秀工整,应当是出自于华国人的手笔。

他想了想,快步走回白家大宅,回到自己的房间。

白家的每一间房,都配备了齐整的文房四宝,供主人家或者宾客使用。陆云倒墨、提笔,用经典的狗爬字体,在羊皮纸上回信:

在哪儿谈?什么时间?

他没有询问对方是谁。

一来,因为即便问了,对方不见得会说,这种类似于写信的交流,对方如果想隐瞒什么是非常容易的,所以主动问身份没什么意义,还会显露出自己没什么底气。

身份这种事情,对方愿意说的时候自然会说出来。

二来,约在什么地方见面、在什么时间见面,这里的门道就多了,可以根据这些线索判断得出对方很多的信息,搞不好连身份都能挖出来,这样也方便提前布局。

写完之后,陆云将羊皮纸重新放回到异空间。

马上回复不大现实,毕竟这玩意儿不是扣扣,做不到即时通讯。像这种类似于古代飞鸽传书的交流方式,能不能得到回复都不好说,沟通能否继续,完全取决于对方的心情。

陆云和衣躺下。

现在瞎猜没什么用,明天同一时间再查看一下异空间,到时候就能见个分晓。

虽然有这个小插曲,但明天的计划依旧不变,还是准备先问清楚“见性”的事情。

……

白谨誉眯着眼睛,怀疑的看着对面的陆云,将手中的毛笔放在笔架上,倒上两杯茶,招呼陆云过来坐下。

“你的描述是真的?能清楚看到水中的倒影?”

“千真万确。我现在连自己脸上有多少个毛孔都知道,看到自己的脸都想吐。白大叔,我修炼得够认真了吧。”

太快了……这已经快得不正常了。

比较有天赋的人,修炼到“凝神”阶段,需要一年多;修炼到“见性”阶段,则需要两三年。

而陆云的凝神仅用了五六天,见性只用了两周多!

在守护一脉的历史上,别说有能达到这种修炼速度的人了,就连接近这种速度的人都不存在。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白谨誉心里感叹一句,笑道:“成了,你已经到了‘见性’的阶段,接下来可以朝着‘观心’努力了。”

他说话的同时就在想,“观心”阶段的修炼,少则五六年,多则遥遥无期,很多修炼精神力的人,都卡在这一阶段无法继续上升,陆云这小子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可以进行‘观心’的修炼了吗?”陆云笑逐颜开,“这回是用什么修炼方式呢?”

“物我一体,是为凝神;照见本性,是为见性;洞察自我,是为观心。”

“白大叔,何谓洞察自我?”陆云不解。这说的有点太虚无缥缈了。

白谨誉笑道:“观心,是精神力修炼的一道坎。迈过去之后,登堂入室,能窥见很多玄妙的东西。

“然而,很多人穷其一生,都未必能够迈过这道坎。卡在这个阶段的人数不胜数,其中不乏聪明绝顶的人。你知道观心为如此难以达成吗?”

陆云摇头道:“这个我还真不知道。”

“因为头两个阶段,只要按照固定的方法去修炼,即便速度再慢,也能慢慢达到标准。

“但是观心却不同。如果你的认知没有扭转过来,无论再怎么修炼,都不可能取得任何成绩。”

陆云有些明白了:“所以说,观心的难点,在于认知上要突破原有的限制?到底是什么限制呢白大叔?”

白谨誉对陆云的反应速度很满意,他笑道:“说起来很简单。首先,你要摒弃掉‘客观的自己’;然后,在心中塑造一个‘真实的自己’。”

这哪里简单了?听起来就很玄幻的样子有没有……

修炼精神力,到最后都是往带哲学家的方向发展吗……陆云有些难以理解,问道:“客观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

“你看那片树叶是什么颜色的?”白谨誉指着窗外的大树。

春天到来,新芽萌动,一片翠绿。

“原谅色。”陆云回答。

“啥?”

“呃,绿色。”

“不对。一个有视觉缺陷的人看到,会说这是褐色的。”

所以这类人要给别人送礼,千万别送帽子……陆云心里吐槽一句,接着说道:

“大叔,你也说了,视觉有缺陷的人,看到的才是褐色。”

白谨誉笑道:“视觉有缺陷,只是我们这些数量庞大的、所谓视觉正确的人,给别人强行加上的定义。

“更准确的说法,是视觉构造和我们不同。

“换言之,如果将眼睛比喻为工具,那么这类人观测颜色的工具,和我们大多数人不一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