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简体字与骆数

人有急智,骆永胜很快便想出了对策,当着魏禀坤两人之面扼腕长叹一声,果然引起两人好奇。

“骆先生因何长叹。”

“只可惜,此字非某所创,到某手上的,不过是一道残本,破译转换出来的字少之可怜。”

骆永胜不敢往自己身上揽功了,他极力推卸着自己与这简体字之间的联系,将所有一切归功于一道残本,也让魏褚两人大失所望。

“我中华文字何止万千,仅一道残本编译数百,不抵字库百一之数,贸然推广,反令繁简相混,更添麻烦之事了。”

骆永胜向两人拱手:“不若暂且不用,待他日我书信老家,看看能否再寻出几份,届时好填充空白已全字库。”

两人对视,都面露无奈,沉叹一声:“唉,也罢,眼下也是只好如此了。”

见这造字之事总算推搪过去,骆永胜才算是松一口气,马上转移话题道:“我这边倒是有另一种关于数学的字体,两位先生若有兴趣,或可了解一二。”

听闻骆永胜这边还有新奇,两人的注意力果然转移,纷纷开口探问,骆永胜便张开纸笔,大大方方的将他自己窃来的骆数拿了出来。

同时还辅以了加减乘除四种数学中常用的计算符号。

而这项发明对魏褚两人的震撼显然不如之前的简体字那般来的猛烈,数学被斥为杂学,不为主流,故而影响不大,凡所涉猎不过是便捷商业而已。

虽然如此,但时间转至未时后,两人还是主动开口希望留下,与骆永胜一道探讨一下那简体字,后者自然满口应下,欢喜设宴。

这年头能多认识几个秀才公,总是一件好事。

(简化字古代又称俗体字,确实是在宋代以前就有,不过一直到北宋末年也仅仅收录和整理了三百四十余字,宋代重新编译的《列女传》有部分使用到。

东晋时期王羲之偶用俗体字引起俗体字使用的文化风潮,后唐代文风鼎盛为书写美观,俗体字一度莫落无人问津,直到唐宋结束后的元朝,因为元杂曲多为民间习俗班社,俗体字才二度盛行。

书中古人不识简体字确实有不合理的地方,不过想要全识一整本简体的千字文也是不合理的。)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