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灭宋(四)

“吕相,想要什么?”

曹璨斟酌着语言,试探起吕蒙正的心意。

后者摇头叹了口气:“老夫老了,什么都不想要,只是先帝骤然大行,国不可一日无君,老夫心焦如焚啊。”

这老匹夫竟然想要扶立新君的权力。

想当摄政宰臣就直说,何必搞得这么虚伪。

心中破口大骂,但曹璨也知道眼下就是一场政治交互的妥协,他不先顺了吕蒙正的心意,那吕蒙正就绝对不会同意他曹璨接管户部司府库。

当下做好决断,曹璨便跟着叹了口气。

“是啊,国不可一日无君,吕相所言甚是,只是先帝骤然驾崩,膝下也无子嗣承继,只得从宗人府中挑选亲支近派,还是需要吕相多多操心啊。”

吕蒙正这才露出笑意。

“曹帅觉得,丹阳王如何?”

这丹阳王叫赵守节,是赵惟吉的长子,而赵惟吉又是赵德昭的次子,赵德昭则是赵匡胤的次子。

所以,赵守节算是赵匡胤那一支的血脉,和赵恒同宗不同脉。

论辈分,赵守节要比赵恒小两辈,该唤赵恒一声叔祖父。

虽然辈分上差了两代,但并不意味着赵守节就是个孩子,实际上赵守节今年已经及冠。

因此当吕蒙正提出这个名字时,曹璨还愣了一下。

他原本以为吕蒙正会挑出一个孩童,立一个幼帝呢。

没想到竟然选了丹阳王赵守节。

大小伙子可不好掌控。

“眼下内忧外患,扶立新帝哪里只能图谋一己之私?”

吕蒙正叹气,心事忡忡:“丹阳王自幼慧名便传扬宗人府,少有主见坚毅果敢,是个能为人君的好苗子,只有挑出一个有能力的君王,我大宋才不至于骤然亡国啊。”

这话说的曹璨大为动容,没曾想这吕蒙正的思想觉悟竟然如此之高,当即便起身作揖,惭愧道。

“早前曹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在是万分汗颜,国家艰难,幸有吕相尚在可以主持大局。吕相说的极是,我大宋绝不会亡国,吕相但有差遣,曹某当依令行事。”

“眼下能保着大宋不亡的唯一机会,就只剩下文武协作,团结一心。

只要能守住咱们这东京城,拖到骆永胜的楚军撤兵,咱们就能有时间来重整朝堂、收拾山河,可若是这个时候我们还忙着谋私利而弃国事,那神仙也救不了咱们大宋了。”

吕蒙正看的通透,是个有思想也有能力的人物,可他终究不具备扶大厦之将倾的超人之力。

东京满城公侯,有几家会听他的话?

劝下了一个曹璨,却难以劝动那群铁了心的投降派。

尤其是当二杨投降的消息传进东京城后,投降派的立场便更加坚定。

“天命在楚不在宋已成定数,人岂能逆天行事?宋历三帝而亡,也是天道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