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爵位之争(中)

就骆永胜自身浅陋的工学知识也知道现在唐福面临的一些技术困难。

无非就是无缝钢管锻造技术。

这个技术你要说它难吧,毕竟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产物,对于这个时期的中国确实有些难,可这个技术和古代火枪有多少关系?

没无缝钢管之前欧洲大规模列装的后膛枪难不成是外星人送来的。

没有无缝钢管就造粗糙一点呗。

骆永胜抚摸着这杆火铳,虽然知道这只是一个残次品,一个无法上战场的烧火棍,但脸上的喜色却是半分没有作假,他向唐福说道。

“这手工制造就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孤对你们没太多的要求,刚开始慢一点、威力小一点、射程短一点,孤都可以接受。

你们真正要做的,不是说尽快造出一把可以拿上战场杀敌立功的武器,孤不急国家也不急,而是在制造的过程中将详细的技术过程、制造参数记录下来,同时也要把遇到的困难记录下来。

比如涉及哪些工业领域的技术难题,你提到过枪管的问题,那就让铁器局来攻克,他们在攻克的过程中也要记录完善详细的研发过程、技术参数。

这样,一步步的来,虽然造的只是一把火枪,但在制造的过程中,最后完善的,却是一个国家的工业系统。”

问题,是人带来的,解决问题的,同样是人。

眼下的中国没有工业革命,没有完善的工业体系,那又如何。

原地踏步等着八百年后洋老爷来教?

没有就去慢慢构建架构、慢慢积累、慢慢摸索和进步。

骆永胜不是一个技术工,也不是一个匠人,他是一个君王。

必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整日泡在工部去点所谓的科技树。

真花个十几年去点亮一项科技,这个国家都差不多该亡了。

但骆永胜拥有支持工业进步和扶持工匠研发的思想,这就是对国家攀登科技树最大的帮助。

有句话说的好。

中国的问题从来不是科技树点歪了,而是思维树和教育树点歪了。

唐福是幸运的,因为骆永胜给了他很大的支持。

“你大胆的去做,放心的去实验,不要有思想压力更不要有任务压力,不是说必须要在什么时间交出孤想要看到的火枪,三年造不出来那就五年,五年造不出来就十年,沉下心,踏踏实实的去摸索去完善,孤相信总有一天,咱们这个国家可以一天就造出成千上万把火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