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楚法典》(上)

即使是依循周礼的西周王朝一样没有。

这是周公旦的美好盼望。

周公坚信,只要国家可以做到这四点,那么离着国家大同实现全民小康社会就不远了。

其高瞻远瞩已看到四千年后之中国!

王安石举着周礼的大旗推行青苗法、市易法,这就是宏观层面调控国家经济,但其却缺少法权基础和制度基础这些必须的法理,最终不仅没有实现‘民不加赋而国用绕’的目标,反而使得大宋经济进一步混乱和糟糕,间接导致地方经济恶化、百姓负担加剧,致使民间起义之事屡屡爆发。

这里若有考究者,可参考《王安石保甲经制研究》。

似王安石这般,在缺少法理、法权的情况下强行推动国家制度性专权,唯一的结果就是变法失败、传统派死灰复燃,矫枉过正矫正过枉,左派右派打成一片。

而在王安石死后,其后继者与司马光一党的后继者的争斗犹在持续。

国家的政治水平和政治环境遭受巨大破坏,对靖康之耻是要负一定责任的。

朱熹批荀孟之变、靖康之耻,言道:“言定靖康之祸,本朝全盛之时,如庆历元祐年间,只是相共扶持这个天下,不敢做事不敢动,被夷狄侮,也只忍受不敢与较,方得天下稍宁。”

这话大概的意思就是,国家最强盛的时候,内忧也是不断,官员们心里都清楚,知道相互扶持着来保护国家,不跟契丹、党项较量。

现在国家内忧加剧,你们两党还兀自争端不休,靖康之祸也是咎由自取。

这里简略介绍荀孟之变,就是侧面印证周礼的影响力。

周礼好不好?

当然好,因为事实就是最有利的证据。

但推行周礼难不难?

难!难于登天的难!

制度性专权那是能实现就实现的吗。

从秦汉以来,中国的国情就放在那里,他是豪族社会,不是平民社会,而且还是皇帝默许和扶持,一手引导的豪族社会。

不有一句话说得好吗,皇帝就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是最大的资产阶级,所以,豪族社会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关于豪族社会和平民社会的特点上本书《日月永在》有过介绍)

如何又当皇帝又将国家引导成平民社会?

难听点说,就是如何既当又立。

你要指望骆永胜放弃皇帝的至尊宝座那肯定不现实,因为他这一生拼命的目标就是那九五至尊的宝座。

如果不能做皇帝,那一生奋斗就没了意义。

因此,骆永胜才会说,以周礼为核心定楚法,而不是完全照搬。

重新开创或者重定一个具有大楚特色的新周礼!???c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