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翻天覆地(三)

“应大王之训示,为统一文明之衡度、为实现国家之实质统一,则勘定统一之教材已是刻不容缓。教育,乃国家之大计,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故我等于今日会首,庆教育之有成,望诸臣工与沈某一道,勠力同心,上报大王之重寄,下育万民之德善,开部设学、振兹国力、报效国家!”

顷刻间掌声雷动。

念完了开场白,沈曾才继续念起白话正文。

“教育部眼下已经拟定的教材将会分为三大主科和五大副科,其中国学、数学、工学将作为必修之主科,政治、历史、地理、医学、乐理作为选修之副科。

拟在县一级开设少学,府一级开设青学,省一级开设大学。

其中,少学的招生标准为五至十岁,青学为十一至十六岁,青学结业后通过大学考录者入大学。

在选用教材方面,少学将只有国学、数学两门主科。青学将有三门主科。大学时期方可选修副科。

除大、青、少三级学院以外,教育部拟与工部、审计院合作,另设专门的技术工程学院以及审计学院,一旦青学学子无法通过考试进入大学,则可选择入技工学院或审计学院就读,以此二学院,为国家之工程、审计工作提供源源不断之人才储备。

下面,由教育部教材编修司司丞沈子辉向大王与大会,汇报教材之统一标准。”

沈曾坐了下来,站起来的这位沈子辉则是他的本家堂弟。

这新兴的大楚教育部,很多官员都是沈家人出任。

而所谓的山东四大家,却一个都没有。

这也是骆永胜刻意为之,有意割裂历史的传续性。

自大楚始,中国的教育将走进新时代。

中国永远都是中国,不会因为放弃某一种学说就国之不国,何况,国学的保存也没有放弃儒学,不过是重新包装,洗掉其身上儒教的烙印罢了。

站起来的沈子辉向骆永胜作揖行了一礼,又转身向与会的数百人见礼,礼罢开口。

“按照大王的训示,沈尚书会同我司、全国各学说之大家共同拟定我大楚第一套教育教材,现向大王与大会做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