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战后问题与总结会(二)

对于骆永胜来说,骆玉晟说杀那就杀,说留那就留。

很重要吗?

不重要。

这个问题是他这个皇帝拿出来问臣子的,又不是要他自己来解决。

不过几十万条人命而已,对他骆永胜来说又不重要。

他在乎的,就是要骆玉晟选。

无论选什么,骆永胜都会满意。

唯独不能满意的就是啥也不选,来一句全凭父皇做主。

那这就不行了。

你是太子不是皇子。

这个国家早晚是要你来做主的。

一点主见没有,将来还做什么皇帝。

“好了,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一项。”

骆永胜没有任何的耽搁,轻描淡写的就揭过了这事。

“现在在北方,民族的混杂程度很严峻,回鹘、女真、室韦都有,还有一些其他的小族,他们活络在草原、辽东等地,现在呢也都归顺咱们了,怎么处理复杂的民族问题,你们各自也都拿个意见出来吧。”

这次没有点将,寇凖第一个站了出来。

“陛下,臣主张陛下之前提及的民族政策,即以文化的形式寻求统一,习汉字、说汉语、焚其典籍毁其文明即可,人,就不杀了。”

寇凖的话音一落下,骆成文也站了起来。

“陛下,臣附议阁老之言。”

严真和骆永捷也相继表态支持。

最后,还是骆玉晟。

“儿臣附议。”

“好,定了。”

书记官也算是学聪明了,骆玉晟的话一落下,他就开始着笔。

明眼人谁都能看出来,这是皇帝有意培养储君呢。

“不过不只是要寻求文化统一,内迁工作也要同步进行,不能任由他们继续留在草原之上,不然时日一久,又成新的契丹。”

“对,是要内迁。”

骆永胜点点头:“不仅要内迁,还要强迫他们学习,这样吧,在长江和黄河挑个二三十处地方,把他们集中起来管理。

白天干干活再学学种地,然后回营再学三个时辰,严真,这事你来负责。”

严真起身应了下来,不忘问上一句。

“陛下,有期限吗。”

“三年。”

骆永胜伸出是三根手指头来:“给他们编户分组,三年内一个人学不会,就杀一户,一户学不会就杀一组,要是有两成学不会,就把这两处所有人都填河吧。”

三年学不会,就填河去吧!

一些胆小的官员只觉得腿肚子都险些抽筋。

暴君!

可是左右张望,这些官员却惊恐的发现。

军方和君卫队的人,却似乎很兴奋?

这还是他们熟知的国人吗。

这还是讲究以理服人先礼后兵的华夏文明吗。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