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贾诩

按照历史记载,贾诩最终是投考了曹操,这一次,是否还会是这样呢?

如果自己将计划告诉贾诩,固然有可能会得到他的帮助,可是,如果他按着历史的轨迹投靠到曹操那里,岂不是糟糕至极!

自己留在长安,就是为了不被别人打扰,如果被贾诩告诉曹操,那自己保密的计划也就失败了。

可是如果不说,杨义又不想错过贾诩。

贾诩虽然为人低调,可是如果自己对他隐瞒,他也绝对不会来帮自己。

如果真是这样,这个机会岂不是就成了萍水相逢,永远没有机会了。

就在杨义犹豫不决的时候,徐庶忽然开口问道,“文和先生,平阳侯留在弘农,又是为什么呢?”

说到这里,徐庶的语气停顿了一下,但紧接着,他也不等贾诩回答自己的话,便自顾自的继续说道。

“洛阳一战,平阳侯私自离开,害的李傕和郭汜大败。

如果我没猜错,李傕和郭汜肯定痛恨平阳侯,他们之间早晚会有一战。

而平阳侯的实力又不如李傕和郭汜二人,如果想要保全,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离开西北,怎么还会留在这里呢?”

贾诩听到徐庶的这番话后,皱了皱眉头,缓缓说道,“平阳侯只所以留在这里,是因为已经无处可去,是无奈之举!”

说到这里,贾诩的语气停顿了一下,但紧接着,他也不等徐庶回答自己的话,便自顾自的继续说道。

“司隶相邻的几个地方,已经被曹操所占,而当年董卓挟持天子,又得罪了不少人。

平阳侯担心离开西北,会被这些人报复,所以才迟迟不肯离开。”

贾诩转头看着杨义,缓缓问道,“将军,西北经过多年的战乱,已经残破不堪,除了李傕和郭汜等人无处可去之外,再也没有人愿意来到这里了。

而将军你是从远处而来,又为何愿意留在这荒乱之地呢。”

徐庶笑着说道,“文和先生,我家将军所想和平阳侯一样,离开西北,也是无处可去。”

闻听此言,贾诩微微一笑,缓缓说道,“曹孟德兵强马壮,又护佑天子,占据了兖州和豫州,如果能投奔到他那里,应该也有不错的前程。

将军,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啊?”

杨义虽然早知道贾诩会投奔曹操,可是没想到现在竟然还想拉着自己。

想起历史的记载,贾诩是等到张济被害以后,和张绣一起投奔了刘表,并没有直接投奔曹操,几经辗转之后,才算是达成的心愿。

现在想起来,杨义忽然明白了,并不是贾栩不想直接投靠曹操,而是因为张济不答应,所以这件事情才迟迟没有做成。

贾诩看到杨义没有说话,便继续说道,“将军,难道你有更好的去处?”

杨义摇了摇头,微笑的说道,“文和先生,曹操兵强马壮,实力强大,但理念不同,去投靠曹操,实在非我所愿。”

听闻此言,贾诩皱了皱眉头,“将军,难道你想投靠袁绍?”

说到这里,贾诩的语气停顿了一下,但紧接着,他也不等杨义回答自己的话,便自顾自的继续说道。

“将军,袁绍现在实力虽然强大,但为人刚愎自用,不听人言,某敢断言,成事者还是曹孟德。”

杨义摇了摇头,缓缓说道,“文和先生,实不相瞒,袁绍我也不想投奔,因为,我就想留在西北。”

贾诩吃了一惊,“如果是以前,游天子在长安,还可以有一些座位。

可是现在,这里十室九空,到处是难民,留在这里有什么用?”

听到这番话,杨义忽然叹了一口气,“文和先生,就是因为这里到处是难民,所以我才要留下。”

贾诩更加吃惊,“你想解救那些难民?”

说到这里,贾诩的语气停顿了一下,但紧接着,他也不等杨义回答自己的话,便叹了一口气,自顾自的继续说道。

“将军,我知道你心念仁慈,可是,想要解救那些难民,你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吗?

更何况,该怎么解救,西北已经无粮可用,就算想恢复生机,也绝不是一两年能够做成。

依西北现在的状况,就算是十年,恐怕也难以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听到这番话,杨义点了点头,“你说的对,如果没有粮食,我们可以种地,可是人口大量的缺失,确实无论如何也不是短时间能够弥补的。”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