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

如今朝中商议的重点还是国子监改制一事,东京国子监出了秋赋舞弊这样的丑事,其余三京却没有,或者说揭没有发出来,对于改制之事也颇有些抵触,这些时日上书不断。

周铸目视朝笏,不急不缓地开口:“不若改制之事,先在东京实行,若果真有了成效,再推行不迟。”

赵琛也知这事急不来,试行确实是不错的法子,便是周铸不提,他也会说,如今叫他先提了那些人怕是觉得他这公主急于求成,果然是还年轻些,不如太师稳妥,朝中离不得太师。

“便依周侍郎所言。”

薛润章对于朝政的把控,不全然在于决断,如今明面上是赵琛做主,实则处处受限。

急不得。

改制之事有条不紊地进行,赵琛这一步走得其实有些冒险,他从未表明身份,也不欲在秦国公主面前露了身份,而这些改制措施都是历史上存在的。

不过就他这么多年的观察下来,秦国公主大约是没有好好读过史,对政事也不算精通,不然当初不会输给武宗,她更擅经营断案。

她大约也知道这一点,当年离京走得干脆利落。

赵琛如今既掌权,有心做些清除积弊的事,一直束手束脚也不像回事。

今日朝上没什么难以决断的事,倒是用不着另外召人商议,赵琛在崇政殿看折子,赵璟在一旁习字。

幼儿习字,都是写大字,赵璟握着半寸粗的毛笔写着比拳头大的字,时不时就要抬头看一眼赵琛,赵琛却一直低着头,他见了也就只好低头继续写。

赵琛察觉之后露出一点笑意,两辈子加起来他年纪也不小,他此生是不会有自己的孩子了,对赵璟,与其说是弟弟,不如说是养儿子。

方海送进来一封信,苏州来的信。

赵琛当年离京便是去了苏州,还置了一座宅子,只是归京之后便家人将宅子的地契送到了周府。

当初回来时想的是,他若登基,将来不太可能再去苏州,即便是去了也不会住到那小宅子里头。

如今想想是他草率了,将来赵璟长大了他总得还政,赖着不走恩也成仇,那就没意思了。

到时候总得找个地方养老,苏州还是不错的。

那信纸加起来足足有一指厚,赵琛一边浏览信件,一边问:“亦昭如何?”

“周家郎君回苏州见不着您,便托咱们那宅子的管事捎信,刘管事耐不住他日日去磨,便找了杜衡。”

赵琛在苏州一惯穿的是男装,周瑞麟是他在东林书院求学时的同窗。

赵琛与周瑞麟关系好,他写信也随意,像是在话家常。

“我游学归来不见了六郎,甚是悔恨,你家老仆说你去了京城,我思来想去便应了今岁秋赋,如今距秋赋还有三日,我亦甚为心焦,只盼时间过得快些,我也好早日去京城……”

赵琛看着便露出些笑意来,周瑞麟才学是实打实的,只是不知为何,不愿入朝为官,迟迟没有参加解试,如今还没考,倒是成竹在胸了。

这信在路上辗转月余才到赵琛手中,如今解试已经张榜,若不出意外,周瑞麟应当是榜上有名的。

能同朋友相见,赵琛自然欣喜,只是他如今穿回了女装,却不知如何同亦昭解释。

东林书院有当地的大户资助学舍算是不错,二到三人可得一间房,赵琛当时便是和周瑞麟一起住的,一开始是三人的通铺,后来只有他们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