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那么,天书教的人,又是怎么知道这错综复杂的皇宫关系的呢?他们到底在宫中潜伏了多久?

由于大启一贯的政策,很多事情是不会对外讲,也不应该让外人知道的。哪怕是在朝堂之上,不接近权力中心的京官,都觉得新帝与闻宸是一对好叔侄,叔叔先继位,再传给侄子,准备共同谱写一段历史佳话。

只有少部分的人知道这背后的真相。

那么,是谁向天书教余孽透露了这些?

在奏折上,王洋是直接排除了太后、池宁一系的人的,因为闻宸是他们唯一的希望,他们不可能、也不敢拿闻宸去冒险。

这不是胆子大不大,能赌不敢赌的问题,而是逻辑上无法自洽。

新帝也同意王洋的分析,再剑走偏锋,也不会偏到这样。只有闻宸真的出事,这个挑拨离间才能成功。若闻宸没有出事,那就是白费功夫。怎么想走向都是对太后等人没有利的结果,太后才不会去做。

也就是说,叛徒是出现在支持新帝的人中。

新帝根基浅薄,来京时日较短,其实并没有几个心腹,能用的人屈指可数,想要排查也是极好判断。新帝最先想到的,便是马太监马文。他和皇后的事还没有说清楚,更不用提他那个直接就与天书教有关的外室黄三娘……

但,马太监真的有这么大的能量吗?

不见得吧?

一个钱小玉就足够把马太监压得死死的,他手上实际的权力并不大,不然他也不会向外发展,谋求缉事之权。

皇宫被御马监的孙二八管理得可以说是铁板一块,除非里应外合,否则根本没有可能啊。等等,不对,守护皇宫安全的孙太监,有没有可能被收买,或者从一开始就包藏祸心呢?

他们再一次回归到了那个中心问题之上 孙二八真就可信吗?

新帝忍不住在心中列数起了孙二八的所作所为。而当讨厌一个人时,能回想的也只会是他的错事:孙二八当年就敢在母妃的葬礼上糊弄于朕,这根本是没有把朕放在心上。他还上下串联,与人张口便可以替人谋求入阁之职。本来旗帜鲜明说要支持重判的马太监都改了口,只因为孙二八怕连累了自家外甥赵唯,想早早结案……这一桩桩,一件件,还不能说明什么吗?

孙太监才是真正与天书教有关的最大后台啊!

他想篡权,挟天子以令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