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要有光

秦吏 七月新番 1780 字 2022-09-17

格物,是黑夫和张苍给钻研物质变化、性质的定义。想要证明一件事,必先格物,也就是观察和研究事物,把事情的原理吃透。

黑夫所谓的萤火虫不是腐草所化,张苍找出了淋卤制盐法的原理,都是观察和格物的结果。

墨家也有格物,而且他们的格物,真的是走在了世界前沿!

“就比方说,光线,我也是在程商与我详细解释之后,才惊觉墨子当年做到了何种程度!”

在《墨经》里的《经下说》,墨子做了一个实验:在一间黑暗的小屋朝阳的墙上开一个小孔,人对着小孔站在屋外,屋里相对的墙上就出现了一个倒立的人影。为什么会有这奇怪的现象呢?墨子认为,光穿过小孔如射箭一样,是直线行进的,人的头部遮住了上面的光,成影在下边,人的足部遮住了下面的光,成影在上边,就形成了倒立的影……

黑夫听墨者讲完这一段后,顿时卧了个大草!这不就是小孔成像实验,和“光沿直线传播”的光学第一定律么!

墨子做的实验还不止于此,还利用光的这一特性,解释了物和影的关系。飞翔着的鸟儿,它的影也仿佛在飞动着。墨家分析了光、鸟、影的关系,揭开了影子自身并不直接参加运动的秘密。

同时,《经下说》里,还阐述了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成像,说明了焦距和物体成像的关系。

最让人惊异的是,这些记载在《墨经》上的“光学八条”理论,都是在没有玻璃的情况下,用水面、用铜鉴验证出来的!

“他是如何想到做到的?”

读完之后,黑夫对墨子,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甚至产生了:“墨子他老人家莫非也是穿越者?”的想法。

而且肯定是个理工科的!因为除了光学,数学、力学、杠杆定律,墨子都有涉及。

这也就不奇怪,墨家为何黑科技层出不穷了,因为人家不仅仅是工匠,他们有一整套的理论,墨子是真正意义上的……

“科学家!”

墨子,他简直是中国古代科学的希望之光。

黑夫不知道古希腊那边鼓捣光学的大能是谁,但时间肯定要比墨子晚不少,了解了这些后,不免有些感慨不已,同时产生了一个疑问。

“这之后两千年里,中国到底在干啥?”

直到近代,炮舰逼门,西学东渐,中国人这才睁眼看世界,打算师夷长技以制夷,拼命翻译各种科学书籍。在赞叹牛顿的伟大,对那些西方物理定律着迷之余,翻开古旧的《墨子》,才猛然发现,原来我们的墨子,早在战国就提出这些东西了!

可以想象,当时场面一度十分尴尬,原来不是祖先不聪明,而是后学不争气啊!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历史上,齐墨楚墨皆衰亡,唯独秦墨,也日渐式微。墨家的继承者们对《墨经》里的这部分并不太重视,很少有人去钻研。

等到一把秦火烧来,民间百家之书绝,墨学著作也遭到殃及,剩下不多了。而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后,墨家彻底衰败,之后这些东西整整被中国人遗忘了两千年。

所以阻止焚书,让墨经逃过一劫这件事上,黑夫是很自得的!

说完墨家对光学的研究后,黑夫才对张苍道:“程商根据墨经里的记载,认为这海市蜃楼,看似复杂,可若摸透了,也不足为奇,或就是天光从远方某座山峦、城池投射下来的影子,愚人不识,故以为神,这就像腐草化萤一样道理。”

“只是海市难觅其踪,无从下手钻研,运气好了才能撞见,若运气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