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大唐养猫手札 白孤生 1023 字 2022-09-17

太子殿下头戴冠冕,一身淡黄朝服,虽面容稍显苍白单薄,袖手立于诸大臣与孝廉面前时,其灼灼光华纵是日月亦不敢争辉。

他观诸位已经稍露胆怯焦躁的孝廉们,平静再问:“《礼》云: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于亲。此五孝施用,若为差等?”

孝廉们沉默,许久后依旧无人能答。

太子殿下翩然退后,留待诸大臣再再发问。

这是这场面就极为难看了,能被圣人留下来旁听的大臣们其学问之高深,便是圣人都须得与他们辩驳一二。

光是虞世南三问,就已经问到有人心态崩溃,更不用说后头还有那孔颖达之流,皆是倾世大儒。

待对答稍告一段落,圣人有些倦怠地挥手,让宫仆先把孝廉们都带下去,这才对太子与大臣们叹息说道:“我本是欲广纳天下良才,故而发此诏令。可如今看着此情此景,海内贤哲,将无其人耶?我真是太担忧了。”①

虞世南淡然说道:“圣人之诏令,初衷自然是好。可举孝廉此事,东汉已有前例。倘若放任自流,便会有发生‘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场面,如今不过是通州诸位稍有自己的心思,才会有今日之果。”

虞公所说皆是直率坦然之言,听来有些刺耳,但圣人听了还是有些宽慰。到底只是诸州各有心思,上报的孝廉贤良不合规矩耳,总好过圣人此前所言“海内无贤哲”那般,那才真是令人惊忧。

孔颖达亦是答道:“圣人不若把这些孝廉者放归,有其贤良德孝者,未必确有其才。故而读书科举此事,确有其效用。圣人自可诏令诸州,日后举孝廉者,若所举非其人,则罪加一等。方能减缓一二。”

圣人颔首,此事就此作罢,放归各色。

可虽未治罪,却也下诏敲打,此事可一不可再!

待大臣与孝廉皆散去后,圣人这才对太子说道:“我心甚忧啊,这诸州举荐上来的人还能如此,诏令下达如何能当真行事?”

太子殿下宽慰圣人,“阿耶,两位老师所言极是。此事虽然虎头蛇尾,却也为您揭露了此等弊端,焉能知道是否乃塞翁之马?儿臣以为,读书还是重要些,能辩阴阳是非,能晓孝悌良善,能懂治国良策。只不过大唐至今颁布法策仅有十数年,还是需要时间沉淀。”

虞世南与孔颖达都是行走东宫教导太子的大儒之二,故而太子常称老师。

圣人笑着说道:“高明所言甚是,今日之责问,却也有所收获。”

这大唐最高贵的父子二人一前一后,沿着宫墙慢慢踱步。虽圣人关切太子,太子尊崇圣人,可这父子的关系一直有些紧张,少有能如今日这般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