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二 麻烦

“祖神是要于此时传下神道,牢牢的掌控住人族的信仰,以此来杜绝其余势力借助信仰之力制造麻烦的可能?”苍似有所悟,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就是如此。”

姜尘点了点头,认可了苍的言论。信仰这种东西就和舆论一样,你不主动占领,就会被敌人占领。而信仰这种东西,非常的重要。

就像黄角的黄天道,不过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煽动了民心,搅得天下大乱。

“城隍体系尚有不足之处,他只能顾及到城中百姓,无法顾及到城外的农庄。所以我要重整山神水神土地体系,将其纳入神道体系。”

“凡山必有山神,凡水必有水神,凡人居之地必有土地。如此,九州百姓无不在神明的庇护之下,非但可以保证年年风调雨顺,更是可以荡尽妖邪。”

姜尘的想法很多,他不仅要在九州铺设城隍体系,还要将山神土地体系纳入神道之中。

山神水神土地,这都是天庭册封的,以前姜尘没有号令他们的权力。可如今,他已经是紫微大帝了,那三界内外,一应众神,风雨雷电,山神土地,阴神鬼神,无不归于他管辖。

所以,姜尘将山神水神土地纳入神道体系,也不用担心会得罪玉帝,因为这本身就在他的权柄范围之中。

收回自己的权利,何错之有?玉帝不高兴,那就说明,玉帝想要与姜尘为敌。不然,他何至于贪恋姜尘的权柄不放?

“确实,城隍之责在于庇护一城,他的根基也在城中,轻易不得离开。这对城中百姓来说是好事,毕竟城隍不动,妖魔鬼怪便不敢入城。”

“可城隍不能离开城池,对城外的百姓来说就有些不利了。那些妖魔鬼怪无法袭击城内的百姓,就只能把目标放在城外的百姓身上了。”

“这就等于把城内百姓的风险,全部转移到城外百姓的身上,对他们很不公平。同样是人,城外的乡下人,为何要低城里人一等?”

“以山神水神土地代替城隍,用来保护城外百姓,确实是一个好方法。”

“如此一来,城内有城隍镇守,城外有山神土地镇守,人族方能称得上是万无一失。”

苍在一旁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城隍体系的优点很明显,可缺点同样明显,受制于一城,难以离开。

说白了,还是取舍问题。

城内百姓众多,且都集中在一地。城外百姓虽然也不少,但太过于分散了,不利于保护。所以,就让实力强的城隍坐镇一城,而实力偏弱的山神土地水神,守护一村。

神道的力量就这么简单,信徒越多力量越强,城中百姓多,所以城隍的实力强,村里的百姓少,所以山神土地的实力不强。

“这次于九州铺设城隍之道,顺便也将南瞻部洲、北俱芦洲、西牛贺州山地纳入洪荒神域的范围之中。”

“这样的话,洪荒神域差不多也演化至极限了,苍山已经不足以承载它,需要将其挪移至不周山旧址。”

姜尘铺设城隍之道的另一个目的,就在于此了,使得洪荒神域进一步完善,为之后重塑洪荒天地做准备。

“如今大乱已起,为防止百姓死于战乱之中,城隍体系也该早日铺开才是。”

想到这里,姜尘朝苍说道:“苍山我已经看过了,现在我要返回九州了,你处理好苍洲的事,可以去九州看看,体悟人间百态。”

说完,姜尘的身影就消失在了原地,已经回到了九州。

大汉朝雄踞九州,除皇都之外,有大城九座,中城上百,小城数万,以及无数村镇。

皇都与大城还好,有大量的武道强者坐镇,想乱也乱不起来。中城之中,有本地世家守护,纵然有乱子发生,也会很快的被镇压。

可那些小城以及村镇,可就惨了。尤其是乡下的村镇,时不时的就有百姓遇害。

小城就算再小,可说到底它也是一座城,有守城的士兵,也有一些武道家族坐镇,面对杀过来的强盗兵匪,以及悄悄袭来的妖魔,不至于全无反抗之力。

可乡下的村镇有什么?有的只是大量吃不饱饭的贫民,别说是面对妖魔了,就是寻常的强盗,也能轻易的收割他们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