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朕的妖 灰谷 1821 字 2022-09-29

何常安微微擦了下汗,压低声音:“皇上着凉,在发烧,不让往外说。”

祝如风有些担忧,看着江心屿匆匆跑了进去,便也跟在身后进了内殿。

萧偃解了外袍和冠带,一个人静静斜靠在榻上,江心屿进来请脉,他只微微抬眼看了下,这一眼江心屿看到他眼睛通红的,心下也微微一惊,又拿了左右手腕,一一把过,才低声道:“陛下且宽宽心,您这是急火攻心,肝郁气滞,又外感风寒,气逆而上,两相夹击,这才如此,还当少思虑多歇息才好。”

萧偃闭着眼睛,微不可查点了点头,何常安过来扶着他躺下,又请了江心屿出来写方,待到写了方出来又亲手拿进去奉给萧偃看了下,这才出来命人煎药。

祝如风看他指挥完内侍后,才低声问何常安:“这事本就早有预料,也都有对策,皇上怎的还发这么大火?”

何常安摇了摇头,苦笑道:“这位主子的心,小的们何曾摸得透?从……”他压低声音:“他五六岁登基那会儿,就很少喜怒形于色,我那会儿蠢,还以为他是呆拙懦弱,后来才知道,那是何等深藏不露!”

祝如风又道:“这病起得急,不若我让人通知下帝师,帝师手里应当有好药。”

何常安连忙摆手:“专门下了严谕,绝对不能告诉帝师,等帝师回来也一个字不许透露。”

祝如风一听越发觉得不理解,如今皇上和帝师,那简直是两人好似一人一般,便是生了病,怕对方担心,但既然也只是风寒发烧,何至于等回来也绝对不能提?

但萧偃多年乾纲独断,他说不许说,那自然谁也不敢多嘴。

这场病断断续续了半个月,才算大好了起来。只是萧偃明显朝事上开始逐步下放,内阁重新又增加了两位大学士,年岁都才刚刚接近四十,十分年青,虽说资历浅了些,但是年青官员十分勤快,一进内阁,十分积极踊跃报效君恩,一时内阁工作大大减轻,皇上接到需要亲览折子的压力也小了许多。

年前萧偃又提了大量的青年官员到了关键岗位上,又特旨昭告天下,明年春闱,将增加进士名额三百名,又另外给了国子监特选名额,着即可推选算学、理学特长的学生以监生身份不必科举,直接选官,但有一年试用期,一年磨勘若是拿不到合格,便退回国子监继续研读。

诏令一出,全国各地举子尽皆欢呼天恩浩荡,全国各地的举子纷纷收拾行囊,准备过了新年旦日后,便要进京赶考。

而内阁中,又有一道旨意越发让人瞩目,年仅十二岁的太子萧瑬入户部,协理户部事,主理推广新粮种一事。

此事一出,大臣们全都心知肚明,皇上这是要培养太子理事治国之能了,先从户部入手,农为天下之本,钱粮一事,但凡明君,无有不通的。户部尚书一贯被称为大司农,如今户部尚书年前已告老,由原户部侍郎裴戎云接任,自然会全力辅佐太子。

“当初,今上提拔裴戎云之时,也不过十二岁,当时辅政亲王、太后尽皆全在,皇上虽未亲政,却仍能慧眼识珠。如今,太子也是十二岁入六部理政,裴戎云自然会全力辅佐,推广粮种,又将是万世流芳之功劳。太子身后还有欧阳文枢和大长公主的支持,不怕站不稳推不动,这安排实在是妙啊。”

丁熏华在观星塔专门留给内阁议事的宽阔长桌前,慢悠悠倒了一杯茶,看着窗外大雪纷飞,感慨着。今日大学辍朝,内阁大学士们却都不约而同来了这栖云庄的观星塔,处理些小事,喝喝茶,聊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