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朕的妖 灰谷 3584 字 2022-09-18

萧偃闭着眼睛,微不可查点了点头,何常安过来扶着他躺下,又请了江心屿出来写方,待到写了方出来又亲手拿进去奉给萧偃看了下,这才出来命人煎药。

祝如风看他指挥完内侍后,才低声问何常安:“这事本就早有预料,也都有对策,皇上怎的还发这么大火?”

何常安摇了摇头,苦笑道:“这位主子的心,小的们何曾摸得透?从……”他压低声音:“他五六岁登基那会儿,就很少喜怒形于色,我那会儿蠢,还以为他是呆拙懦弱,后来才知道,那是何等深藏不露!”

祝如风又道:“这病起得急,不若我让人通知下帝师,帝师手里应当有好药。”

何常安连忙摆手:“专门下了严谕,绝对不能告诉帝师,等帝师回来也一个字不许透露。”

祝如风一听越发觉得不理解,如今皇上和帝师,那简直是两人好似一人一般,便是生了病,怕对方担心,但既然也只是风寒发烧,何至于等回来也绝对不能提?

但萧偃多年乾纲独断,他说不许说,那自然谁也不敢多嘴。

这场病断断续续了半个月,才算大好了起来。只是萧偃明显朝事上开始逐步下放,内阁重新又增加了两位大学士,年岁都才刚刚接近四十,十分年青,虽说资历浅了些,但是年青官员十分勤快,一进内阁,十分积极踊跃报效君恩,一时内阁工作大大减轻,皇上接到需要亲览折子的压力也小了许多。

年前萧偃又提了大量的青年官员到了关键岗位上,又特旨昭告天下,明年春闱,将增加进士名额三百名,又另外给了国子监特选名额,着即可推选算学、理学特长的学生以监生身份不必科举,直接选官,但有一年试用期,一年磨勘若是拿不到合格,便退回国子监继续研读。

诏令一出,全国各地举子尽皆欢呼天恩浩荡,全国各地的举子纷纷收拾行囊,准备过了新年旦日后,便要进京赶考。

而内阁中,又有一道旨意越发让人瞩目,年仅十二岁的太子萧 入户部,协理户部事,主理推广新粮种一事。

此事一出,大臣们全都心知肚明,皇上这是要培养太子理事治国之能了,先从户部入手,农为天下之本,钱粮一事,但凡明君,无有不通的。户部尚书一贯被称为大司农,如今户部尚书年前已告老,由原户部侍郎裴戎云接任,自然会全力辅佐太子。

“当初,今上提拔裴戎云之时,也不过十二岁,当时辅政亲王、太后尽皆全在,皇上虽未亲政,却仍能慧眼识珠。如今,太子也是十二岁入六部理政,裴戎云自然会全力辅佐,推广粮种,又将是万世流芳之功劳。太子身后还有欧阳文枢和大长公主的支持,不怕站不稳推不动,这安排实在是妙啊。”

丁熏华在观星塔专门留给内阁议事的宽阔长桌前,慢悠悠倒了一杯茶,看着窗外大雪纷飞,感慨着。今日大学辍朝,内阁大学士们却都不约而同来了这栖云庄的观星塔,处理些小事,喝喝茶,聊聊事。

“裴戎云是皇上亲手提拔的,因此会全力辅佐太子?我听说裴尚书为人朴拙,其实于这做官上不大精通,只是难得一个忠心,皇上是为着裴家才提拔的他。”刚刚入阁的任溪大学士好奇问道。

丁熏华喝了一口茶道:“这话也没错,裴尚书确实算个能吏,但能吏咱们朝廷上下也不少,裴戎云身后主要是站着整个裴家。当初守京,裴家精英尽出,如今边将好几个大将都是裴氏的。裴氏族里的文武双全的人才那可是一代一代熠熠生辉的,裴戎云确实在裴家里,才干算不上特别出挑,皇上看重他忠心,有意成全这君臣知遇的佳话……裴家也识相,有世家大族全力支持,这新粮种的推广,想必是无碍的,这田地产量一旦上来,百姓能吃饱了。田地、税法改革必然随之跟上,这后面不知道还有多少惊心动魄伤筋动骨的雷霆手段等着呢,怕不是还要影响百年,从一开始就让太子开始参与,皇上心思缜密,计之深远,实在每次都令老臣们不得不叹服啊。”

一位大学士道:“当初裴戎云以赏玩陛下闲章进幸,朝中还有人耻笑他为幸臣,如今俨然隐隐已是要入阁的能吏了,这推广粮种之百年功劳一出,谁与争锋呢,想来当初裴家不过是送了个最没用的闲子进京应酬辅政亲王,如今却无心插柳,实在也是令人叹息这天命啊。”

丁熏华道:“只是,皇上如今正春秋之年,这么早便隐隐要培养太子自己的班底了,是否还该让太子多读几年书?”他看向了一直没有说话的季同贞。有欧阳枢文那样的人才和大长公主亲自教养,又有世家名臣辅佐,等到太子羽翼丰满,但皇上又还盛年,到时候只怕又有内忧啊。

“皇上那可是中兴明君,亲自打回来的半壁江山,历来英明神武,深谋远虑……”季同贞漫不经心摸了摸那实木的宽广长桌:“这桌子式样实在是新奇,如今看来果然很适合议事啊。可比宫里那冬天冷死夏天热死的又小又窄的议事厅好多了。”

一大群人围聚在长桌前议事,效率比从前高了不知多少,很快就将事情议妥当了分派出去,而且这观星塔,冬暖夏凉,如今外面雪花纷飞,这琉璃窗内,却暖融融的,一侧的壁炉里炉火熊熊,内侍们烤上的番薯和花生、板栗的香甜味隐隐传来。

丁熏华看他避而不谈,心里暗骂一句老狐狸,内阁其他学士已经笑着凑趣:“可不是个稀罕物事?如今满朝,只有钦天监、户部能进来,但设有这一层楼议事的,可就只有咱们文渊阁的学士们有此资格了。”

众人都有些骄傲,皇上刚刚提拔了在地方上政绩卓有成效的两个年轻官员入文渊阁,瞬间天下官员都奋然踊跃,将进内阁成为了毕生荣耀。

季同贞道:“皇上之前和我说了,内阁要扩为十三人,此后事务会更繁多,还要列位多辛劳。”

众人对这数字都有些迷惑:“为何是十三?是皇上已心里有人选了?”

季同贞道:“九州四海。”

众人又都点头称赞起来,又有人忧心道:“前日看皇上交代事情,我听皇上声音沙哑……”

季同贞轻轻咳嗽了句:“慎言。”

窥伺帝踪、圣体,那都是罪过,众人连忙都屏息不敢再言,这些日子皇上议事之时神态疲乏,咽喉沙哑,是非常明显的,面议也少了许多,只廷议略微出来,显然看着是圣体不适,但仍然撑着议事。

当今皇上,那是一等一千载难逢的圣主明君,如今皇上忽然命尚且年少的太子入六部理政,又忽然放手朝务,不免让臣子们心生忧虑,毕竟这大燕太平盛世才刚刚开头,皇上可千万圣体康健,国民这才有幸啊。

少不得又有人低声议论起此前那骇人听闻的大事:“听说承恩侯府已悄无声息夺了爵,定了流放充军的罪名,太后又去了西京。”

又有人有些忌讳地道:“别说这些了,眼见着就要封印过年了,少找点事吧。”

众人齐齐叹了一口气,都觉得过去的一年实在经历过的惊心动魄太多了,眼见着就要过年了,真是太好了。

一个内阁学士却轻轻道:“咦?那下面骑马过来的,是帝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