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跬步行(2)

黜龙 榴弹怕水 6900 字 2023-04-29

“这就是问题所在。”张行匆忙以对。“谁代三辉为智、为能,便实际上掌握天下权柄,便与所谓皇帝、圣人无异,也可以轻易为巨贼!”

“我是说按照张公的思路,先分权,再立三辉……”冲和道长立即解释。“如何成巨贼?”

“那也无用,因为代三辉为智为能的人,也会如当年白帝爷那般尝试统一集权。”张行立即打断对方。“只要有人有那个名位,又有能力,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不管是自家的能力还是借来的,都会如此,因为他们是人。”

“确实,谁做事,谁便能天然聚集权柄。”侧后方做过道士的魏玄定忽然也开口。“而道士也是人,该有的私心,一样不会少,甚至有三辉名号在上,行事说不得会更肆无忌惮。”

“其实,北地、东夷两处,黑帝爷与青帝爷也不会干涉过多的,可两个地方便是净土了吗?”对面的王怀通也忍不住冷笑一声。“荡魔七卫跟七城八公闹了多少年,荡魔卫内里也跟今日集会上一样有保守激进之派系争端,东夷更是大杂烩!咱们好不容易越过她们,再争什么前进后退,也不能退到那种地步吧?”

周围人从他弟弟王怀绩开始,纷纷颔首表示赞同,便是张老夫子也随之点头:“冲和道长,三一正教的根本在于以三辉制四御,在于摒除四御这般威权干涉人间,若要以三辉代四御,甚至代皇帝,恐怕是没人赞同的,因为这恰好是违逆了三一正教本源。”

冲和道长似乎有些措手不及,一时不知道竟该如何回应,又好似是有些无奈,不愿意再多说。

不过无所谓,不管这位道长的想法是明显欠缺还是另有说法,更重要的是,随着时代进步,中原之地,所有人都几乎是本能排斥神权……因为这玩意是真有过的,现在也还有残留,所以哪怕冲和道长口口声声说三辉跟四御不一样,也还是不行。

换句话说,张行-黜龙帮与张夫子-晋地士人关于激进还是保守,集权还是分权的讨论,虽然明显谁也不能说服谁,但到底都觉得对方是有可取之处,并且认为双方的讨论是有价值的,而冲和道长的这一波,却未免引起双方共同的敌意……甚至是不屑……你也配跟我们讨论这个?

接下来,周围稍作议论,但多是对冲和道长的突兀言语感到不安,毕竟,这是一位大宗师,这要是真有湖涂想法了怎么办?而胖乎乎的冲和道长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老老实实拢起手来,跟一旁的曹林一样装死。

却不知道是心里真的服了,还是意识到这里不可能讨好,懒得说了。

不过,趁此时机,张行却若有所思起来,因为冲和道长的一些话让他有了些过于遥远的想法。

过了好一阵子,红山半山腰的平台上都没有安静下来,稍微安静,也都有人继续认真讨论了一些集权和分权的问题。

这时候,许多人都莫名觉得焦躁起来,因为辩到现在,黜龙帮虽然自行宣布了胜利,而且事实上占优,但实际上双方都没有取得决定性的东西。

黜龙帮无法证明自己的道路是正确的,只是这般不停自我宣告罢了,而张老夫子保守崇旧的道路,更似乎是被对面驳斥的一文不值。

坦诚说,随着讨论继续,跟张行和张老夫子还能保持体面,带有包容心态不同……外圈人其实已经渐渐有火气了。

说白了,道路之争,尤其是这种保守与激进之争,很多时候立场都是天然的,很难改变——年长者,天然得利者是多保守的,年轻人,需要奋斗或遭遇不公的,多也激进。

闹腾好一阵子,就在大家渐渐浮躁起来的时候,张伯凤再度控制了局面,然后主动开口了:

“张三郎,我们两家之争,除了这两条明显的差异,你是否还有其他言语?”

“其实还有一些,但只怕说的太激烈,容易惹怒人。”张行低头想了一想,忽然抬头迎上了对方目光。“但我觉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证明我们黜龙帮的道理要胜过张夫子你们的道理。”

“无妨。”张伯凤笑道。“今日之会,止于言辞,老夫决不许有人在此动粗……而且我也好奇你的道理。”

“惹怒了人,人家想要动粗的话,可不只今日是个机会。”张行微微笑道。“但事到如今,有些话也委实不吐不快。”

“请讲。”

“其实是一些诛心之论。”张行笑道。“依我看来,今日如张夫子,及张夫子之拥趸,包括两位王公,许多晋地士人,还有冯公,到底是世族出身居多,而若是分权到地方,得利最大的,便是如晋地张氏、王氏,河北崔氏、冯氏之类了;与之形成对比的,便是薛公他们,虽然也是大族名族,虽也是名族大族,但却起于关陇,而关陇之兴在于以关陇压天下,所以他们就未必支持什么分权……我此言不是说诸位所思所念皆为私心私利,而是说诸位出身,多限制了自己眼界,不免有些不自觉的徇私之举。”

“此言荒唐!”王怀通即刻严肃驳斥。“阁下请不要以己度人!”

“若是以士人与世族视角来思索便是徇私之举,那以农人商贾军士视角来看天下,是不是也会有眼界限制?”张夫子面色也有些不好看起来。“也会徇私不公吧?”

“自然也有限制,也会不公。”张行毫不迟疑点头。“所以还是要综合考虑……实际上,我们黜龙帮便是什么人都有,只以头领来论,有农人有军汉,有商贾有好汉,有豪强有世族,有士人有小吏,有官员有将军,有门阀有盗匪,所以我们看问题便格外公正……张夫子,这其实就是我想说的另一条,为何黜龙帮的道理能胜过阁下的道理的道理。”

张夫子怔了一下,立即点头:“黜龙帮能成事,当然是有一番道理的,老夫从未否认,否则也不会来问了,只是张三郎也莫要滑头,我只问,若农人与士人、世族起了冲突……若双方委实并无道理区别,只是冲突……你作为这个‘综合者’,到底先考虑谁呢?”

“到底是士人还是世族,两者不是一回事。”张行立即指出对方不严密的地方。

“先说士人……士人与农人。”张伯凤俨然不愿意留死角。

“我从农人。”

“为何?”

“因为农人比士人多,凡事以人为主,当然要从众不从偏。”

“……”

“……”

“世族与农人呢?”张伯凤再问。

“也是农人。”

“又是为何?”

“农人相对于世族而言,更为弱小,所谓强弱分明,我这人性情如此,锄强扶弱,更不要说,世族之所以为世族,便是世代握权,既握权在手,便如集权后容易出巨贼一般,世族也容易成贼……”张行言辞紧密,片刻不停。“张夫子莫要否认,否则曹固父子可就真冤枉了。”

周围气氛早已经变得奇怪起来,而张伯凤顿了顿继续来问:

“所以只要农人不要士人了吗?而且农人是基础,士人是身份,世族更只是自然积累而成,都天然存在,你便是锄强扶弱,将旧的世族铲除干净,可其他人,包括农人得了势,不也会变成了豪强、士人,不也会成新的世族吗?江东之事不是摆在那里吗?”

最最外圈,此番最意外主动拒绝列席到内圈的一人,黜龙帮的外务总管,江东八大家谢氏出身的谢鸣鹤终于微微抬头了。

他性情喜欢嘴上功夫,却拒绝入内参与辩论,正是因为如此——作为距离张行较近且喜欢辩论的人,他早就知道张行的观点,然后猜到了眼下的局面,然而他既不想在这种场合违逆自己本意说话,也不想去反对自己所在的黜龙帮的事业,所以干脆避开。

从目前看,这似乎是个明智之举。

“何必一定要铲除旧世族呢?而张夫子何必要求一个稳固不动、大家都能长久的制度呢?”张行缓缓笑道。“要我说,关键便在于建立起一个新规则和新通道,不停让新的农人变成士人或者修行者,然后让新的士人和修行者成为新世族呢。一旦如此,到时候便是世族狗咬狗……人咬人……这也是常见的情形吧?”

曹林莫名笑了一声,似乎想到了什么。

而张行则抢在张夫子叹气后继续来道:“所以,我们要承认世族的存在,承认它会天然形成,存在于这个世间,但承认之后,也应该继续认识到,世族一旦长久就很容易出现擅天下之利的贼,这个时候就要尽可能限制它,或者干脆黜此贼,至于从下面冒出来的新人建立了新世族,那就让他建。我们黜龙帮追求的是不断刷新世族,而且越快越好,以避免后者沦落为贼,为祸世间……这也是为了他们好。”

张伯凤沉默片刻,反问了一句:“你是想借用科举?”

“是。”张行毫不遮掩。“文法吏尽取于科举,而修行者以修为定等,然后授予一定专职,再论功绩考核……”

“所以,你虽起势不过三载,征战不断,无从开科,却一直在尽力启蒙筑基,便在于此了?”张伯凤继续来问。

“然也。”张行一声叹气,继而恳切言道。“其实,之前我一直没说,而张夫子可能也是一直憋着没问的的一个事情也在于此,那便是按照黜龙帮的集权思路,然后真又侥幸得了天下,那黜龙帮如何尽量减少巨贼?说实话,我能想到的手段也不多,不然也不会回避了,而其中一个正在于此……建立专业的文法吏与修行队伍,取代明显有地域分划的世族,直接来掌握权柄,而若想要如此,恰恰就需要集权,这是相辅相成的……张公,我诚心以为,这是天下大势所趋。”

和身后的议论纷纷嘈杂声不同,张夫子沉默了片刻,方才来问:“其他手段又如何?”

“坚持均田制算吗?”

“天下不都是均田授田制吗?”

“但是均田授田便是强干弱枝,推动集权与文法吏制度之根本。”张行继续来言。“因为均田授田制,有力削弱了地方势力,天然方便集权管理……最明显的证据,便是大魏仅仅是用比东齐时稍微严密一些的执行力来进行均田授田,东齐故地的世族豪强便苦不堪言。”

张夫子缓缓摇头,似乎并不认可,但又没有驳斥:“还有吗?”

“统一四海,彻底统一。”张行继续来言。“若能如此,天下便可尽量削去兵马供养,集中一些修行者,维持一个稍大些的靖安台,便可得靖安,而若如此,便能剩下无数赋税、牲畜、工匠、矿产、粮食,转而用到生产上……”

许多人都点头,但也有人摇头的,但终究是点头的居多……其实,张行心知肚明,如果把这话告诉黜龙帮治下的百姓,说黜龙帮迟早要再打东夷,只怕一开始连立足都难,因为河北和东境这边真的打东夷打怕了,一听东征就哆嗦……但是在这里,在此间,在河北西部与晋地东南部的精英这里,这话却是还能得到一部分人认可的。

统一的好处母庸置疑。

大家只是担心统一的难处罢了。

“还有吗?”张夫子依旧没有评判,继续来问。

“还有……天下若定,天地元气便当民用。”张行也早已经放开。“大宗师可以修路,宗师可以修山,成丹可以送货,凝丹可以教书,奇经正脉可以种地,聚在一起还可黜龙开山断江浮岛,把四御做过的事情都再来一遍……到时候,说不得天地会开拓的更大,粮食能产更多,货物顺流而下皆如汉水之平顺疾速,财富十倍于过往。甚至,若是天道果真有眼,说不得还能有一番更大的新天地。”

周围人哄笑,只当是张三郎开玩笑,但很快,笑声中便有不少人渐渐停止了笑意,然后慢慢严肃起来,一时若有所思。

张夫子一开始便没有笑,而是思索片刻,继续来问:“那老夫不免想问一问了,你既重农人,又同天下之利,还要黜擅天下之利者,还要让修行者修桥铺路,还指望着一番更大天地,那想来应该是心里有一个念想,想让最多的人过上比较好的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