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殿试(下)

绍宋 榴弹怕水 2247 字 2022-09-19

且说,虽然赵官家退场前曾有明确言语,无须遵循什么文章旧俗,但实际上,殿试文章本就没有什么特定旧俗。

因为这篇文章的核心要务其实在于‘美’与‘刺’。

具体来说,‘美’是赞美,‘刺’是指出过错……而赞美与指出过错的对象自然是皇帝。实际上,相较于什么殿试的形制,‘美’与‘刺’的兼容并存,才是自唐代以来殿试文章的基本评判标准。

换句话说,这场殿试,本质上是需要这些进士们扣着题目写出一篇同时拍赵官家马屁与指出赵官家过错的政治论文出来。只要马屁拍得好,同时批评的到位,那这就是一篇典型的殿试好文章。

而这也是很多大臣都看好岳飞和曲端的缘故……真不需要什么文采,而岳飞之前的《良马对》就是一个关于用人方面的殿上策问典范,至于曲端,‘美’不好说,‘刺’总是没问题的吧?

回到眼前,六百篇糊了名字的文章,赵玖不可能挨个看完,只是要求宰执、尚书、翰林学士们一起审阅,定下大略排名,然后赵官家只看优秀的就行了。

不仅是这样,随着皇仪殿内开始正式糊名审卷,这一次赵玖开门见山,定下排名之后,打开性命,无论岳飞、曲端排名几许,都不许做任何更改。

这使得殿内人心稍安,继而随着送来的试卷越来越多,却又秩序井然起来。

但正所谓锥处囊中、锋利自露,有些卷子,哪怕是糊了名的,也足以凭着他们的过人长处引得皇仪殿中的君臣们各自愕然,不得不特殊对待。

真的是‘长处’!

赵玖望着手中这份密密麻麻写满了工整小字的试卷,只觉的敬佩之心如滔滔黄河一般难以遮掩……他数的清楚,横着多少行,竖着多少列,这篇算是很早交上来的试卷居然写了一万多字!

用毛笔字,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写了一万多字,简直可以与那些后世写网络的码字工相提并论了!

不对,那些码字工根本不配给此人提鞋!

人家在殿试中用毛笔如此工整的写了这么长篇的策问,哪里是那些宅在电脑前灌水打字的网文写手能相提并论的?

这还不算。

赵官家带着敬畏之心,也是在周围几位帅臣的敬畏目光中小心铺开试卷,只是读了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便觉得浑身颤抖,当场下定决心要让此人做状元!

正所谓:

“汤、武听民而兴,桀、纣听天而亡。今陛下起干戈锋镝间,外乱内讧,而策臣五条,却虚言天民一体,何谬也?”

这是赵玖第一次看到有人明确提出,天意民心之间,要立场分明的选择民心!

就凭这个,此人哪怕只会灌水写文章,也当得起一个状元,日后做的上一个御史中丞了。

而赵玖继续看了下去,越看越是喜欢……首先,此人大约是不太懂具体军事问题的,所论军事防御策略都只是泛泛而谈,但上来却直言不讳,认为大宋人口众多、根基坚实,只要确保不与金人论和,一时胜败都无所谓,只要坚持下去,那到时候最终胜利必然属于大宋。

这就很合味道了,而且隐隐有拍官家政策马屁的嫌疑。

而看了半日,几千字读完,翻过页来,看到用人这一节,赵玖却又一时怔住,因为此人当头再言:

“今首相大约晏殊王珪之流;且枢密久任,无有韩琦之断;副相勤恳,亦无有范仲淹之忧乐,陛下欲以此辈兴复两河,重定江山,非帅臣皆有韩白卫霍之能,可乎?”

赵玖怔了片刻,不由拍案大笑,笑的眼泪都出来了……却是决心给这厮一个磨砺,改成榜眼好了。

谁让他瞎说这些大实话的?宰执们这么辛苦,是你一个殿试侠可以吐槽的吗?而且你怎么知道我的帅臣没有韩白卫霍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