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狗子的逆袭

不顾夜色来临,陈集再次将几名农夫招来,逐一试验了新犁。

最终,经过一番测试,几名农夫纷纷表示差不多能省两成的力气。

对于这个结果,陈集大感惊喜。

直接在县府将狗子安置了下来,翌日清晨,从县城守军中借调了一队人马,带着新犁与狗子一同前往郡城提交任务。

砀郡的郡城本在睢阳,但睢阳当下还不是汉土,且汉境在砀郡拥有的城池也不算多。

所以便将郡城临时设置在了大梁,那里是魏国旧都。

而现在魏王咎的都城,则是在临济,距离大梁不足百里,间隔一条大河,属于东郡境内。

新犁好不好用,农夫说的才算,到了郡城,测试的场地更大,要求也更为严格。

数十农夫,数十头牛,在城外的官田人歇牛歇犁不歇的连续试验了三天三夜,发现这座新犁的确要比旧犁好用的多,而且还省力。

连续三天三夜的高强度测试,也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

于是,陈集等人打道回府,郡府派人带着新犁与狗子一同踏上了西进国都之路。

……

王宫内。

王不饿现在也是有些头疼。

对于农具类的东西的确好辨别,好不好用,拉出去试一试就知道了,效果立刻可以看到。

但是其他方面的一些东西,就没那么容易看到效果了。

听着二位丞相的汇报,王不饿也是觉得有些哭笑不得。

某县上报,治下某乡某村某人进献提高产量之策。

听着是挺高大上的,一看内容。

得嘞……

将粪便倒入缸中,盖上盖子,用时加水,如此,产量方可比周边高约一成。

这个办法王不饿当然知道,粪便的发酵过程嘛。

但仔细了解之后才知道,这个时代的用法跟后世农村不一样。

发酵的办法并不完善,而且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各家有各家的方法。

但是在用的时候,没有发现有加水稀释的。

这就比较难受了,不加水,便只能少撒,避免同一区域内密度过大而导致烧死庄稼。

所以,施肥这种技术活,一般都是有些年纪的耕种老手干的,新手上去咔咔咔的一通猛干,粪便也浪费了,地也种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