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我以程二的名义发誓

当然,也有可能是纯粹的伤心过度,只想着守孝的。

但李元景却不这么觉得,杜家的聪明人可不少,次子都守在坟前三年不走,作为长子你好意思吗?

不过李元景也不觉得这样的安排有什么问题,人走茶凉嘛,杜如晦的余荫又能照的了几年?他还年轻,孩子还小,若是没有人长时间照料,又怎能扛得起杜家?

当然,他相信李世民不会坐视不管的,但至少他也要把这些事情安排好了再说。

“殿下,老夫人多有打扰,请您移步后院……”

从杜府出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明朗了许多。

自己猜的果然没错,这一切都是杜如晦提前安排好的。

他已经死了,不能再掌握任何主动权,其他人照顾不照顾他家,要看别人念不念这段恩情。

所以杜如晦临死前安排了这一出戏,要为自己的两个儿子头上加一个大孝子的光环,虽然不是什么官职,但是在古代,能让天下都承认的大孝子,在很多地方甚至比官职还管用。

当然,聪明的杜如晦也没把鸡蛋全部放进一个篮子里。

丫甚至还给自己留了一封遗书,那封遗书看过后老夫人便当着他的面烧掉了,从此之后死无对证。

遗书上最机密的大概就是杜如晦承认了是他安排挑拨了世家与自己的关系,从而引发了这场挤兑风波,剩下的就是嘱托能多照顾一下杜荷,不求处处提携,只求有事的时候能帮衬着一下。

这话其实也就是自我安慰,人家帮不帮你能知道?

杜如晦的葬礼规模很庞大,李世民没有再次露面,但大臣们却都来了,为此,李世民甚至罢朝三天,彻底不问政事。

这是自李世民登基以来的头一遭,以往哪怕是过年,他也总要隔三差五的询问两句。

由此也可以看出杜如晦的死对李世民的打击到底有多大。

接下来上朝的第一天,李世民改封杜如晦为莱国公,由他的长子杜构继承,与此同时,李世民直接对杜构表态,杜荷的婚事你就不用操心了,言外之意自然就是杜荷是朕的女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