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这一夜

逍遥游 月关 4677 字 5个月前

忽然,一阵忍俊不禁的“咯咯”笑声响了起来。

外间屋里,深深姑娘咯咯地笑道:“小郎君,你还是痛快点放吧,为了等你这个屁放完,人家都等困了,哈、哈哈哈哈……”

深深姑娘乐不可支,李鱼却是窘得脸皮子都紫了。

咬牙切齿半晌,李鱼才道:“你……我真想把你赶走算了!”

“别啊!你看人家多乖,给你打水洗脚,铺床叠被,就差暖被窝了,这么知心可意的小丫环,你上哪儿去找。”

深深马上声音怯怯,楚楚可怜起来。

她可不傻,两三日的接触下来,已经晓得李鱼是个极好的男人。而且他又是一位大将军的幕僚,能攀上这个高枝儿,便有了安全保障,真要被赶走,她上哪儿去?虽然说过万不得已就离开长安的话,但是这是生她长大的故乡,若能不走,当然不走。

所以,虽然明知李鱼是说狠话的概率大些,并非真心,但她依旧配合地扮起了可怜。

夜深人静,孤男寡女,这一句“暖被窝儿”,听在李鱼心中,却是不由得心中一荡,下意识地道:“好啊!那你就给我暖被窝啊!”

这句话一出口,房间里忽然静了下来。

深深咬着唇,一颗芳心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

她是一个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女子,浪漫的不切实际的幻想距她很远很远,她的想法更实际一些。眼下此刻睡在里间屋里的那个男人,是她正常情况下绝不可能找到的一个良人。

正常情况下,她只能找一个同样身在戏班儿的男人,做为一生的伴侣,将来生几个孩子,同样操持他们的职业,卑微的、辛苦地活着。

如果有李鱼这样的条件条件,人品性情又这么的和善好说话,就算是一个胡须已经好长好长的老爷爷,也是她高攀了吧?何况他还这么年轻,如果终身能够托付给他……

其实深深不是没有想过,只是彼此的差距太大,强烈的自卑心叫她想也不敢想。所以,时而的半真半假的一句话,只是她不想被拒绝伤及自尊的前提下,一种可进可退的试探。

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又有夜色遮羞,深深的胆子似乎也大了起来。

她感觉得到,自己的脸蛋热的发烫,此刻一定比猴腚还红,她的心跳得很快,听在她自己耳中,仿佛擂鼓。但那个念头,却突然像汹涌的洪水似的冒了出来,再也无法遏制。

也许,过了一个世纪那么长,深深终于壮起了胆子:“是~~你说的喔,我……我真给你~~暖被窝去了喔……”

一句话,说得哆哆嗦嗦,一句话说完,她就吓得抓紧了被子,随时准备把头缩进去了。但是……

但是里屋毫无声息。

深深等了半晌,从枕上抬起脑袋,侧耳听了听,里间屋里竟然传出了李鱼轻微的鼾声。

他睡着了?

那混蛋居然睡着了!

深深又气又羞,恨恨地一扭身,嘟囔道:“有色胆没贼心的软蛋!真想明儿就去投奔吉祥妹妹算了!”

“你说什么?谁?”

里边屋里,顿时响起李鱼的一声大吼,差点儿把深深吓尿了:“你没睡啊?一惊一乍的,你要吓死人啊!”

深深气极败坏地坐起来,然后就听“啪啪啪”一阵赤脚踩在地板上的跑动声,李鱼居然从里间屋里跑了出来,只是这个喜欢裸睡的夯货,情急之下……哎!真是没法看了。

:求月票、点赞!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

{}无弹窗,最快更新逍遥游最新章节!

第200章这一夜

灯火通明。

正是华灯初上的时候,因为皇帝驾临,要陪太上皇用膳,所以太安宫里的灯火点的格外多了些,内外警戒也更多。

这太上皇目前所居的太安宫,原名为弘义宫。这是为了表彰秦王李世民的功绩,由李渊下旨兴建的。结果如今父子易位,反倒是他住进了当初给儿子敕建的宫殿,弘义宫这名字,也变成了太安。

父子俩这顿饭,依旧是吃的很尴尬。李世民当然是察颜观色,巧妙地寻找着时间搭讪、敬酒,奈何他老爹不给面子,这就互动不起来了。

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爆发,大权落于李世民手中后,李渊也是认了命的。其实那时候他在朝中仍然拥有极大的力量,你要知道,李世民只是发动玄武门之变,干掉了两个兄弟,在此之前,他的力量主要在他的天策府,朝中重臣的职位他是插不了手的,那都是李渊的人。

当时以裴寂为首的朝臣、还有宗室和关陇贵族的老班底,全是李渊的,李渊如果不肯屈服,仍有一搏之力,弑父的勇气,李世民可未必有,而且真就这么做的话,情况只会更糟。

但李渊这个当爹的能怎么办?已经失去了两个儿子,难不成为了晦暗难明的未来,再跟这个儿子大干一场?再说,他年事已高,他一手缔造的大唐帝国也是想稳定地传承下去的,太子已殁,也只剩下这一个最合适的人选了。

本来没有几年,也该传位了,难不成这时候跟自己的亲生儿子再火并一场?不过,理智虽然促使他做出了决定,心里有多么的不舒坦,这是可以想像得到的。

而且,李渊在位时,大封宗室,光王就封了几十个,李世民上台三个月,除了几个有战功的,其他的诸王就统统降为“县公”了,李渊心里肯定不舒服。

后来,李世民又把李渊最亲近的裴寂等人赶出了朝廷,李渊就更不开心了。尤其是李世民把裴寂罢黜官职,赶回老家的时候,斥责他根本就不配成为朝廷重臣,告诉他说:太上皇当政时乱象频频,全是你的责任。我不处理你,只罢了你的官让你回去养老,已经很宽容了。

这话里话外,分明是说太上皇昏庸,错用庸碌之人。这话传到李渊耳朵里,他能怎么想?从那时起,李渊赌气,和儿子来往就更少了。

好在两年前大唐与多年的死敌突厥大战获胜,连颉利可汗都被俘虏,送到了长安当寓公。李渊当年起兵之初,可是被迫向突厥称过臣的,这在他心里也是奇耻大辱,如今儿子为他找回了脸面,李渊开心的不得了,父子关系这才缓和了许多。

但所谓缓和,也只是相对于之前坚冰一般的父子关系。心结未去,有儿媳长孙皇后或者其他朝臣在时还好,只有爷儿俩时,李渊话音话外,难免要对儿子损上几句,这气氛就尴尬的很了。

李世民都有点后悔独自前来探望,没有携皇后同来。有儿媳妇在场,他爹多少还会给他留点面子,不会让他这顿晚饭吃得如此寡淡无味。

大殿上,父子俩像咽药似的吃着御膳房依着太上皇和皇上口味精心烹制的美食。太安宫一角宫墙的阴影处,却有两道人影,与那夜色浑然一色,只露出亮晶晶的目光。

“太安宫怎么这么多侍卫,灯光如此明亮!”

杨千叶蹙起了眉头,她没想到宫里竟然戒备如此森严,灯光也照耀的如同白昼。照理说,就算皇帝富拥四海,也不可能把人力物力如此挥霍,常年累月这么干,就算是皇室,这也是一笔无法想象的巨大支出了。

冯二止疑惑地道:“不应该啊!先皇在时,也只有大宴群臣时,才有如此阵仗!”

冯二止说的先皇,指的是隋炀帝。隋炀帝是个极喜欢摆排场的人,但就算是他,也没有每天如此铺张的道理。

这时候,二人身边又悄然多了一道人影,是打探消息的墨白焰回来了。墨白焰低声道:“殿下,老奴打听明白了。今儿李世民前来探望他的父亲,此时尚未离开,所以宫中警戒严密,灯火也格外明亮了些。”

“李渊父子都在?”

杨千叶娇躯一震,心中油然而生一个念头,只是这念头乍一冒出来,她就知道不可能,所以又迅速压制了下去。

墨白焰听话听音儿,赶紧劝阻:“殿下,万万不可!虽说李渊和李世民都在,可恰因如此,根本没机会下手的。”

杨千叶深深地吸了口气,低声道:“我明白!那,咱们还是依原计划行事,等李世民离开,对李渊下手!”

“是!”墨白焰和冯二止答应一声,三人一起把目光投向了那丛灯火通明处。虽然看不到,但他们知道,大唐帝国的先后两代首脑,就在那里。

************

一灯如豆。

灯下坐着一人,站着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