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血色雒水42 乱世百年,终落尘埃……

他就知道!

锦囊上的符咒对灵魂体有限制作用,若是没有江陵的许可,陈烨进去了就出不来。

江陵咳嗽了几声,收起锦囊,苍白的脸上总算多了几分血色,他抬眼,看向苏摇铃消失的背影,不知道在想什么。

苏摇铃能看的上的,也就是那八千霾石,和陈烨的最后一道剑光的攻击力。

但她并不缺这些卷轴和陈烨的保护,相反,她身上的好东西太多了,这些都不是乐意给陈烨看的,陈烨不是召唤物,签订契约,今后就永远被她控制,他回到云雾山,必然有自己的手段复活。

高阶的玩家,又是出自云雾山,有点保命的方法很正常。

所以,比起陈烨能带给她的好处来说,麻烦显然是更多的。

倒不如扔给江陵。

但她一开始没有表态,就是知道陈烨的报酬就像是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江陵明白这一点,才配合她晾着陈烨。

其实,陈烨有句话说的没错,他们两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放任他消散在这里不管。

陈烨要进遗迹,身上必然是带足够的霾石的,只不过大部分都用来保护自己的剑光不被g侵染,以及战斗消耗了,他只能给江陵先转千霾石,剩下的道具也好,霾石也罢,都是画的大饼,得回到云雾山才有。

江陵也就给苏摇铃分了一千霾石。

两人约好,等苏摇铃办完她的事,见完要见的人,今晚子时,通过玄门,离开这个世界。

距离午夜,还有十几个小时。

此刻正是下午,丹水之上浓云密布,但在丹水之外的世界,却是一副烈日炎炎,空气湿热的景象。

孟九骑着马,她难得没带面具,五官变得更加坚韧成熟了些,她的脚上皮肤还有大片的烧伤,但都在军靴里,没人看得见。

和脸上的肤色不同,她的双手晒成了小麦色,拉住马绳的手指修长有力,因为习惯了骑马,哪怕是在烈马背上,孟九的身形也立的笔直。

若是现在这幅模样再回孟村,估计没人能认出她。

她终于也变得和那些常年征战沙场的男子一般,像是一把剑,随时可以出鞘,也随时可以掠过穷山恶水,斩向她的敌人。

777骑着另一匹温顺的马出现在她远处的树下,“小九!”

他高兴的喊,“仗打完啦?”

孟九抬头,看见777熟悉的面容,半晌,她笑了笑,回答,“还没,但是,该走了。”

777驾马过来,“走了?”

孟九说:“我已经知道了。”

777脸上的笑意消失,不再絮絮叨叨的说话,两人并排走着,穿过山林,走过河流,踏入山谷。

她已经知道自己死了,也看到了那条“牵引”着自己的线,另一头在疯狂之书里,在苏仲的手上。

是苏仲给了她新的“生命”。

也是777陪着她演了一场戏,告诉她她还没死,一切都还有希望,还有活下去的可能。

孟九说,“谢谢你们。”

777抬头看着刺眼的阳光,“不是说了吗,以后我就是你的哥哥,一家人用不着说谢,你会对你的兄长,说谢谢吗?”

孟九停了下来。

马儿低着头,开始吃草。

这里不是雒水,没有秦赵军队,没有尸体和战火,空气里也没有尸体腐烂的味道,没有浓郁的血腥味。

长平尸横遍野,流血成河川,方圆百里,遍地都是尸坑。

无头的尸体一具具被扔下去,被掩埋,被黄土吞噬。

但这里的山坡上,却开着小小的花。

孟九认不出花的名字,但她记得这里曾经也是焦土,前面那个小土坡面前,立着一块木牌,那是她曾经绝望的地方,如今却满是青草野花,生机盎然,彷佛这里的杀戮从未发生过。

头顶有鸟儿叽喳着飞过,不是食腐肉的乌鸦,是羽毛漂亮,眼神清澈的小鸟,它们落入了林中,却依然能听见它们的叫声。

距离那一战,才过去不到一年。

或许数十年,几百年,上千年之后,丹水河谷也会变得和这里一样。

有人在那里居住,有人在那里农耕,有生命在那里繁衍,生命在这里轮回,没人知道脚下的黄土里,掩埋了多少具无头尸骨。

777问:“你来看他?”

孟七摇头,她翻身下马,一步步走到那个已经面目全非的小土包前。

“我来和大兄辞别。”

黄沙满天,他被征兵上了战场,从此两人再没有见过面。

火烧山谷,她亲眼看见残酷的死亡,而他被掩埋进脚下的黄土里,与其他战死的人长眠在一起。

她一步步走过山川,跨过雒水,翻过长城。

如今,战争终于要结束,她也要去别的地方了。

我来辞别。

兄长,

你放心,我过的很好。

战争要结束了,无论是秦人,韩人,还是赵人,很快就不会再分彼此,天下一统,不会有人突然被征召上战场,从此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父母,妻儿,好友。

不会有四处流浪的难民变成劫匪,向我们举起屠刀。

不会有人为了活下去,同类相食。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这样残酷的一切还会上演,但这个世界一定不缺一种人——一种竭尽一切,拼尽全力,也要终结战争,保护和平的人。

我已经长大了。

你不用担心我会害怕,孤单,或者痛苦。

不用担心我夜里会因为雷声吓得睡不着觉,不用担心我自己照顾不好自己,天冷了不懂得加衣。

孟七跪下,抚摸木牌,777站在她的身后,默不作声,但她不用回头,也会知道,他站在她的背后。

若没有那样的人,我便去做那样的人。

若没有人终结战争,那我去。

哪怕我只是战火里的一只飞蛾,哪怕我瞬息间就会灰飞烟灭。

我也会勇敢的,义无反顾的,不回头的往前去。

兄长,我来向你辞别。

此生一别,再不相见。

纵山高路远,不必忧心。

白起坐在帐中,苏摇铃进来的时候,王龁也在。

他在汇报斩首的战绩。

头顶的玄门,除了苏摇铃等人,没人能看见。

对他们而言,只是雒水之上,有着数日的阴天乌云罢了。

白起的桌案上,放着渭阳来的信。

苏摇铃没问,他也没说。

这四十多万赵军不杀,秦国可以依此为筹码,向赵国索要城池,粮草,土地,金银……

这场战争拖到现在,秦国何尝不是国库空虚,百姓饥饿,所有的粮食都用来全力支援前线,青壮年投入战场,回不了家……

但不杀这四十万人,就灭不了g。

更重要的是——秦军这么多年的投入和谋划,都将毁于一旦,赵军休养生息,恢复过来,就会重蹈当日赵国骗城的覆辙,秦国又要重新征兵,重新攻赵……死了那么多人,都将是白白死去,而且以他对赵国的了解,多半又是画大饼,骗秦军退兵而已,数十年前就骗过一次,如今在骗,也不是不可能,而且还没有什么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