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五百五十三章 襄王

锦衣为王 淡墨青衫 1601 字 2022-09-20

“大人为了襄王承认太上复位,当初可下了不小的功夫,现在因为曹石之变,襄王就算没有窥探神器,但天下人如果知道他派人入京,暗中查探,或是皇上又或是太后知道了,不知道该怎么处?”

“怎么处,可真是为难。”曹翼苦笑道:“太后说起来是最大了,但其实也就是和襄王平辈,襄王是她嫡亲的小叔子,对晚辈可以用的言词,对襄王可是全不管用,怎么处?怎么处法,都是大明一大丑事,足可动摇根基的一大丑事”

要知道,这么大的一个帝国,在建立之初也不能全靠武力,还要有一定的大义基础。朱元璋的北伐檄文就是一篇难得的佳作,此文一出,不管徐达和常遇春打的顺不顺,基本上,明朝得天下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无它,得大义耳。

而维持王朝的统治就更不能靠纯粹的武力,露n理和道德才是巩固国家的基础。秦朝倒是想靠纯粹的武力和律令来治国,但很快就崩溃了。以当时中国的道路和通信情形,用儒家学说的露n理和宗族的力量来统治才是不二选择。

既然如此选择,那么统治者就不能不讲道德,无论如何,脸上要涂一层粉才算好看。

襄王地位特殊,仁宗子嗣之中,只有他和宣宗、皇三子越王都是当初的张皇后亲出的嫡子,而现在宣宗逝世都二十多年了,越靖王也早就薨逝,无子,国除。

剩下在世的亲王,只有他和二哥郑王,但郑王并非嫡出,且老迈昏庸,根本无人把这个庶出的亲王放在心上。

襄王就不同了,仁宗嫡子,当年的张皇后所嫡出,这是出身大宗嫡子,是一条别人难及的身份光环罩在身上。而此亲王又以仁德爱民著称,朱氏诸亲王,开国时还象个样子,比如燕王、辽王、宁王、周王等诸王,都各有特色,有的能征善战,有的博览群书,也有的仁厚爱民,百年之下,当年诸王已经死绝,现在的均是二代或是三代甚至是第四代第五代了,养于深宫,哪里知道民间稼穑艰难?于是奢华无度,甚至是残暴凶狠,唯知自己享乐而残民以逞,如襄王这般不兼并,或是少兼并,而偶善心,善待儒生的亲王,自然就会使举国上下交口称颂,以为是难得的贤王了。

正统元年,宣宗皇帝崩逝。当时的皇太子,也就是当今皇帝尚是黄口小儿,根本不能理政治民。而明朝又没有垂帘的传统,所以当时的太皇太后,也就是襄王生母有意召襄王入京,继承帝位。以张后的能力,手腕,权术,如果坚持此事,襄王即位并非没有可能。

而幸得当时三杨犹存,是永乐和仁宣年间的名臣,就算是张后也要卖几分面子。在三杨的反对下,此议遂寝,太皇太后虽爱自己嫡出的幼子,却也不能不为了大局。

而到了正统十四年,皇帝被擒之后,就有不少官员建议由襄王北上即位,由此引了不小的风潮。

至于皇帝复辟,景泰退位,当时皇帝一意要杀王文和于谦,而最终诛杀了大学士王文,其原因也就是有王文要传召襄王即位的传言。

此事对皇帝来说也绝非不可能,他自己孟浪失国,太子被废,景泰无子,是谓大宗无人继嗣,而襄王是仁宗嫡子,论资格和名望都足够了,有此传言,是要掘他复位的根。由此皇帝深恨王文于谦二人,若不是张佳木一意营救,于谦也是必死无疑了。

“这算是闹的哪一出啊?”

曹翼苦笑一通,不过,紧接着又想起来,眼前这两人是什么角色,想必都打听了出来确切的消息,问清楚之后,再来决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