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宝剑锋从磨砺出

寒门祸害 余人 1364 字 2022-09-21

我看你还怎么装!

郑国志没有急于动手答试卷,一直在盯着林晧然的动静,看着他久久不持笔,便知道这题果真是击中了这书呆子的软肋,心里当即像是喝了蜜一般。

学而时习之,有匪君子?

这有何难,不就是强调要将学到的知识不断进行实践动用吗?

果然是个榆木脑袋!

郑国志的嘴角微微翘起,提笔便在草稿上写了起来,很是顺畅地做起了文章。

清晨,天空碧蓝如洗,仿佛是一块浅蓝色的水晶。

题目陆续公布完毕,接下来的一道四书题和五经题都中规中矩,很传统的出题手法,看来这个肖知县懂得拿捏好方寸。

等等……学而时习之,有匪君子?

正在抓耳挠腮钻研第一道四书题的林晧然又是默念了一遍,像有一道闪电从脑海闪过一般,当即抬起头,想起这便是后世有名的截断题。

当时他还在追着那读文史的漂亮女研究生,故而特意拜读了一遍,打算跟那女的找些共同话题。虽然文章的内容记不清了,但他却将一些极重要的东西记了下来。

八股文,是明朝考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起源于议论文章的一种推荐格式。具体是指文章有八部分,文体要求有固定格式: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对于文章的内容,八股文要求立言必须用古人的语气,题目主要从四书里出,议论的内容也必须根据宋代理学家朱熹写的《四书章句集注》,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字数也有限制。

以破题为例,即要你分析出题目要义,说你这文章将要讲些什么。

八股文规定,只能用两句话破题,这两句话主要是概括题义、解释题义,但你又不能直说题义。总而言之,好的破题是既透彻又概括。

例如:当钱站起来说话的时候,所有真理都沉默了。——没有直指钱大于真理。

题目:“学而时习之,有匪君子!”

前半句出自《论语》,“学而时习之”的意思是学到的知识要不断去实践运用;后半句则出自《大学》,“有匪君子”的意思是有文采的君子。

题目表面是说:“只要将学到的他的知识不断进行实践运用,你就会成为有文采的君子”。只是这其实是一个小陷阱,单靠“学而时习之”,在这个时代不能支持成为“有匪君子”的结论。

就像你班主任经常说:“只有不调皮捣蛋的学生,将来就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很显然,这个论点是经不起推敲的。想要考上理想的大学,还得勤奋刻苦学习。

现在这题的重点在于“有匪君子”,《诗经》中原文是“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要想当一个有文采的君子,就好像雕琢玉器一样,切割之后还要磋平,雕琢之后还要打磨。

因而,这道题论述的重点不能放在“学而时习之”,而应该还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问题的形式发生改变,但核心其实没变,这就考究了学子的思维辨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