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收尾(加更)

灭了杨吴和侯景、庞师古后,淮河以北,运河以东的大片地域,都成了王景的囊中之物。

这片地域在明清时期,属于淮安府。

王景所得到的地盘,在源世界中堪比一省,相当于整个明清时南直隶的面积。

如此广阔的疆土,自然不可能只有王景麾下的四百万丁口,此时王景只掌握了泗洪,淮安的大片疆土中还有大量隐藏起来的百姓。

历史上亿万生灵降临,淮安府至少至少也有上千万百姓。可能是因为侯景、庞师古和杨行密的名声不好。

三个势力只收拢了不到两百万人。

还有绝大部分的百姓位于沭阳以东的大片区域。

若是把这片疆土好好治理,让所有百姓都登记造册,潜力甚至会超过泗洪。

有这样的潜力,王景自然不会放过。

等这片疆土开发完成,就能源源不断的为王景提供大量的粮草兵卒,还有大量的海盐……

当然这都是以后的事情。

这些事情交给麾下的文官处理即可,王景关注的要点,是攻灭杨行密之后淮军所面临的战略形势。

在地盘猛然扩张后,淮军北面分别是邳州的南燕,以及宿迁附近的大小势力,这片地方比较混乱,还是徐州的外围要地。

王景暂时没有北上徐州和中原群雄争锋的意思。

中原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此时不知道多少枭雄霸主在这里厮杀,即便是青徐之地,也必然是厮杀大战无数。

是一个进去就难出来的泥潭。

淮军正西面的灵璧,是精兵强将众多的项家军,偏西南的淮河上游,则是凤阳,也是南北朝时期的钟离……

此地历史上大战众多,这代表附近的兵马势力也很多……

北面和西面都不好惹。

至于淮军东面,按照杨吴军中打探的情报,清河以东都是大大小小的势力。需要耐心的清理收编,才能将之纳入治下。

在攻下清河之后,东面的大小势力和百姓,都已经自动成为淮军的口中食,只需要压下去消化即可。

他们还不值得王景严阵以待。

只要南方,淮河以南的扬州府,才是王景想要关注的要地。

很久之前,王景就和步骘、朱武他们讨论过,要不断向东发展,击败杨行密,然后占据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