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哼!

此乾坤混乱,宇宙动荡之际,诚我大汉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侯之愤懑,布亦知之。

然,董公虽有不是,却有平定宦官之乱,北邙山救驾之功。

若无董公,宦官挟持天子,不知几时乃休!

董公入朝,分封天下,并非只顾自身,如诸公之位,大多为董公向天子求得。

故,以布观之,诸公与董公之间,误会实大于嫌隙也。

皆为大汉重臣,何必同室操戈?

兵危战凶,刀戈一起,定然生灵涂炭,诸公皆仁义之士,忍心乎?

布此来,非为助谁。

而是止刀剑,罢兵戈!

吾本布衣,狩猎于九原,苟全性命于边塞,不求闻达于天下。

今,为百姓故,布愿做鲁仲连,为双方说和,望诸位看在天下黎民份上,罢兵而回。

如此,万民辛甚,大汉辛甚,天下辛甚也!

当所会,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看完这封信后,众人皆不知该如何说话。

好像有道理啊!

若不是董卓,张让等宦官,说不定现在还挟持着天子呢!

甚至,当时的天子刘辫,和当今天子,当初的陈留王刘协,搞不好已经死在宦官剑下了。

而且,在场的人,头上官衔和职位,还真有不少是董卓入朝后所封。

包括盟主袁绍的渤海太守之位。

这么说来……

“呸,不对!”

所有人突然觉悟。

“信中避重言轻,董卓之罪,一句未提,偏袒之意何其明显!”

大肆擅杀朝中大臣,废帝立新,淫秽宫闱,种种行为,岂是一句‘误会’能解释的?

众人均知此信荒谬,但想反驳,一时之间,也无从说起。

毕竟,同室操戈,擅动刀兵,生灵涂炭之语,的确是事实。

“此信言辞不佳,遣词造句粗略,文言大义不通,很明显,执笔之人只是粗通文墨罢了!”

良久,一个声音响起。

众人看去,却是北海太守孔融。

孔融字文举,乃圣人孔子后代,二十世孙,精通经书大义,为当世大儒。

这封信,在他这样的大儒看来,自然粗鄙不堪了。

没说‘狗屁不通’,已经是大儒的涵养表现。

“文举,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看了孔融一眼,袁绍摇摇头,说道:

“原来吕布是想从中说和,让我等退兵而去!”

“他以为他是谁?”

“真当自己是战神了?是霍骠骑?是卫大将军?亦或是项羽?”

“哼!”

说到最后,袁绍怒气大盛,重重的在面前案几上拍了一下。

别人也就罢了,他袁家在洛阳的族人,可全都被董卓满门杀绝,这等深仇大恨,岂能轻飘飘的放过?

这個时候的袁绍,依然是‘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众望所归的当世豪杰。

加上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并不畏惧吕布的‘战神’之名。

“吾有上将颜良、张郃,还有诸侯联军数十万,岂惧区区一沽名钓誉的所谓‘战神’?”

一边发怒,袁绍一边心下暗自思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