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你真不愧是战争狂人

所以不管是蒸汽机还是发动机,在密封材料的选择上都必须要经受住高温和摩擦这两个间距的挑战。

至于钢垫密封,这个就不用考虑了,以现在的工业水平根本就造不出那种平整度的钢垫。

就算能造出可以满足要求平整度的钢垫,也必须要保证其他配件的平整度能够达到要求,不然一样没用。

刘破奴也当然知道最好的密封材料是橡胶,而且有了橡胶以后不仅可以制造密封材料,还能够制造车轮以此来提高移动速度什么的。

可问题在于橡胶树原产于南美,现在刘破奴压根就到不了南美,而且远水解不了近渴,就算现在派人造船出海,恐怕没个几十年这人也回不来,甚至能不能走到都是个问题。

“一头牛的皮能制造多少台发动机?”刘彻眉头紧皱,脑子里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一体化制造的话,差不多能造六七十台,若是考虑技术性保密,一头牛最多也就只能造二三十台。”刘破奴将之前计算的数据说了出来。

就算是为了方便制造,为了技术性保密,也肯定要采用流水制造的。

但是一头牛的价值是多少?

牛的数量又是多少?

大汉的很多村落,甚至整个村都没有一头牛,耕种全部靠的都是人力来解决。

“你这两万人需要多少台发动机?”刘彻心中一阵盘算,继续问道。

“那可就多了去了,按照我的设想,一台车上面会配备五到六个人,这种车属于战斗车辆,一万人至少要配备一百到一百五十台,余下大约九千五百人,按照一台车能够装载十个人来计算,减下开车的人,那也需要八百六十台到八百七十台才能满足,再考虑到其他的意外情况以及后勤需求,如果是远征的话,至少也要准备一百台车来进行保障。”

“这么算下来的话,一万人就需要一千一百台车左右才能基本满足需求。”刘破奴很是无奈。

一台车脸上司机也才十一个人,看似不多,但这已经是计算过的结果了。

远征不可能只拉人不拉物资,就算煤耐烧,可要是远征的话,起码车上一半的载重都要留着装煤,不然跑着跑着就得停下来去找燃料那多尴尬。

再算上车上人员的吃喝问题,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发动机的动力问题,不考虑别的只是拉人的话,一台车挤一挤拉个三十个人不成问题,大不了就是牺牲一些速度,不考虑磨损问题而已。

但打仗不是拉人,除非刘破奴能够提高发动机的功率。

而且说是一千一百台就能满足需求,但是在考虑一下现在的工业水平以及设备的故障率问题,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如果要远征,那就必须要准备至少一千五百台车的相应配件,特别是发动机上面的配件,不然很有可能等跑到了车也坏完了,装甲兵秒变步兵……

然而刘彻却不考虑那么多,他只是在考虑到底值不值得。

按照一千一百台来算的话,似乎五六十头牛就能够满足这个需求了,两万人也就只需要一百到一百二十头牛就能搞定。

这么一算的话,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

当然,全面推广的话可能不太容易接受,就算决定杀牛来制造发动机,那也得考虑一下发动机的持久力能够超过养牛的时间和成本。

别一股脑的把牛杀了,结果短期效益倒是看到了,可等需要更换牛皮的时候才发现,小牛竟然还没有成长起来,到时候要是陷入无皮可用的地步那就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