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页

“不会吧?相同问题的攻略,真的会有人选择相信乘风而不相信军校的教研组吗?何况教研组的代码明显更短!”

“教研组也不一定完全正确,今晚互相推翻好几个了,大家都在找最优解。”

“实话实说,乘风的好几段代码都整得花里胡哨的。不仅长,还难打,感觉在挑战我的手指极限。试了一晚上我右手已经抽筋,谁用谁犯腱鞘炎。”

“大一新生。”

这边还没争论多久,又一条帖子发布出来。

【澄清:不是乘风的代码连接不行,是你的手不行。她的长段代码仅适用于高级玩家。】

主楼里同样跟了一段视频。视频将两种代码下的机甲操作拼接到一起,上下并列,进行直观对比。

驾驶员用相同的手速输入代码,乘风的机甲运行明显更迅速、更迂回,在变型的过程中多出了一个防御回避的指令,游走时又增加了一段推进的代码。哪怕对方的炮弹可以进行二次改道,未能成功拦截,也不影响后续反击。

而联军的机甲操作则比较基础。一板一眼,无功无过。

网友们看完后只有一个想法:丝!般!顺!滑!

乘风的代码操作,有种把各部件衔接掌控到极致的酣畅淋漓,对驾驶员的手速容错率低,但在战场上的存活率高。

对于高水准的驾驶员来说,分明是更稳健,也更高级的一种打法。

网友们感觉自己堵了一晚上的毛孔都在这个片段里得以释放,正要评论,发现帖子的发布人竟然有联军教研组认证的一个教官。

“好舒适的画面!在一干破铜烂铁里一花独放!这就是新机型的魅力吗?我还以为这次技改铁定没了。”

“所以是要教官级别的手速才能做到这种效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