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页

设计出小高炉后,杨瑛便去找曹肃了。

炼钢需要用到焦炭和石灰石。石灰石可以降低铁水的杂质含量,这个比较好搞定。毕竟大昭人很喜欢割掉敌人脑袋来邀功,石灰是保存“功绩”必不可少的东西。

但是焦炭这个,就有点麻烦了。但想要炼制焦炭就必须请人来造窑,使其密封温度能达到950度以上才能进行焦炭制作。大昭已有了瓷器,而烧制瓷器的温度要在1100度以上,所以想造一个可做焦炭的窑并不难。

但问题是,那些烧瓷或者造窑的工匠都掌握在世家手里,这杨瑛就无法解决了。军地两用的书里并没有相关制造的技术,而开工开物里虽有相关记载,但身为一个现代人看这书很头大。所以这事,还是得交给曹肃去办。

曹肃听完后,呵呵一笑,道:“此事简单,就交给我去办。”

两日后,曹肃“请”了几个盘窑的工匠回来。看那忐忑的样子,估计曹肃是用了些手段的。杨瑛也不想去管这些。她又不是什么道德先生,而且来到这时代后,她对世家的厌恶又多了许多。

这些人就跟蠹虫一样,把持着各种技术人才,不停吸百姓和国家的血。这等人,被敲打了又怎么样?

比起被敲打的世家,杨瑛更关心自己的小高炉。

毕竟,这可关系着系统任务呢!

盘窑不是一日两日能成的。趁着这空档,杨瑛又去找煤炭。好在,大昭已开始用煤来炼铁,也有了相对成熟的井下开采技术。找了一遍后,杨瑛就找到了适合做焦炭的烟煤。

曹肃拿着烟煤,询问了产地后,立刻就找人去挖了。若是杨瑛的小高炉能成功炼出好钢,那存着的这点烟煤是不够用的。

焦炭制造原理听着很简单,但真要制造起来却不容易。经过反复实验了二十多回,杨瑛终于得到了一个相对准确的制作流程。

焦炭有了,石灰石有了,铁矿石也有了,那就可以开工了。杨瑛兴冲冲地去跟曹肃汇报工作,可曹肃的反应却是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