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

“四十文一斤。”周承康微微叹气,“我们没去镇上看,镇上卖鱼的那位大叔都早就不卖了,这边不好卖。鱼塘那边池塘中的水干了许多,鱼也养不大,涨价是必然的,就是四十文一斤,县城里集市上的鱼也并不多。”

就这么难了吗?

“还有,刚才我回来时,路上遇上了婉婉他们,还让我捎他们一程。说是镇上没水,要回来住。”他说着,才想起来自己满身鱼腥味,进了厨房烧水打算洗漱。

他拎着桶去了源头处,道,“县城那边,一条街上就两口井。打水都要排队,半夜就得爬起来。”

李青荷扶着腰一路跟着他转悠。

“当初你这地买得好。”周承康打水,看着源源不断从地里冒出的水,玩笑道,“我是占了你的便宜了,要不然还得挑水吃。”

周家院子里的那口井干了,李福的那口也基本上没有水了,都得去村口那里排队挑,村里还好,有村长看着,一时间倒乱不起来。

今年干旱成这样,其实现在许多人家中都没有多少粮食,现在正是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往年还能期待地里的收成,说得最多的话就是:等秋收了就好了。

但是今年,粮食减产是必然的,好在地里还有番薯,苗虽然半死不活,地里的番薯却在一天天长大。

李青荷在院子里散步,周承康洗漱出来,满是水汽,他提议道,“我们要不要把外面的池塘也用砖做院墙围起来?”

现在外头的人为了小河中的水进水田都快打起来了,这个时候围池塘,动作太大,反倒提醒人家这里有水,李青荷想了想,道,“过段时间吧。”

两人一起做饭吃,又说了一会儿话,听到外头有人敲门,李青荷本来还以为是周母,他们这些日子有过来挑水回去,远是远了点,但不用去村口排队。

打开门,看到一个很让人意外的人,居然是村长。

李青荷侧身请他进门,“三爷,您怎么来了?”

村长进了院子,背着手转了一圈,打量了一圈院子,着重看了一眼源头处的水,“村口的水排队的人太多,你们这边有没有多的?”

多的肯定有,都顺着原来的沟渠流到小河那边,只是现在还没流到,已经被人引到了田里去。

顿了顿,他继续道,“这是天灾,现在这么热,等秋日过去,肯定会下雨,那时候就好了。算算最多还有两个月,能不能……”他伸手指着院墙底下的沟渠,“那地方让村里人过来打水。”

李青荷两人面面相觑,“可以。”

本来源头处的水分成了两股,大的那个流进了池塘,小的是他们自己用。但这要是有人接走,水田那边大概就没有了,不过这也不关他们的事,人喝的水都没有了,谁还顾得上地里?

村长得了准话,颇为高兴的走了,两人也锁了门,去看李福,每次去县城,都会顺便给他带些东西回来。这一次也是一身做衣衫的布料,李青荷有孕,忙着做孩子的衣衫和襁褓,根本没空,拿回去给钱氏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