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来的人,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都比第一批被选剩下后留给王也的人要高。

但华夏村所提供给他们的待遇,却远不如第一批村民,甚至是荀家人这么好。

第一批的五十一个人,算上两个孩子在内,可以一家分得一处房子,至于修的是几室几厅,反正人头越多宅基地越大,屋子的数量比照着住进去的人来算,一人一间屋,若是想住的宽敞些,也可以两人合二为一,荀家工程队,满足你的一切需求。

第二批的五十三个人,先被安排住到了聚居地边缘新修的宿舍内,这是在知道村子里会进新人之后,英红安排工程队的人修建的。这些事情孙老头不敢擅专,她做起来却很方便。

宿舍都是用料结实砖瓦房,设计有些像是学生宿舍,一间屋子里放了四张上下床,能住得下八个人,一个衣柜分成四部分,一边摆着一个,一张床对应一个衣柜的四分之一,编号都是贴好了的,也不怕人弄错。

两间宿舍为一个小院,院子里有专门的茅厕和浴室,还有一个小厨房。

小厨房顾名思义,真的很小,只有一口灶,设计的初衷也不是拿来煮饭,而是用来烧水的。

住在宿舍里的人要吃饭,还是得像以前的华夏村民们一样,到食堂里去吃。

当然,现在的村民们,要吃饭也是一样要去食堂,毕竟现在大家除了一套房子,还没有真正意义的私产嘛!

不过很快第一批粮食丰收,他们就能按照人头分得粮食和土地,以后种田的事儿就不再交由村中统一管理,而是由他们自行种植,只要别荒废了土地,想种什么都行,村中的税收也不高,按照土地的大小和收成,收取十分之一的。

这也是英红设计的,按照孙老头的想法,自然是大家有力一块儿使是最好的,一起种田,一起吃饭,英红年纪尚轻,对人心看得却更透。

她是鬼物,有了王也允许,白天也能够在华夏村活动,平日里隐身到处乱逛,自然比孙老头更懂大家的想法和心思。

知道这种集体行动表现出来的优越性,仅仅是一时的,并不能长久,时间一长,无法体现出多劳多得,就很容易叫人觉得不公平,懒惰的人肯定会趁机偷懒,勤快的人则难免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吃了亏。

一时半会儿还好,为了村庄的建设,大家还能靠着胸中的激情支撑,时间一长,怨气就可能成为矛盾的根源。

甚至连对后来者的区别对待,也是为了体现这种与众不同——

前期华夏村的村民们,跟着王也吃了苦担了惊受了怕,才有现在的好日子过,凭什么后来的人什么都不做,就可以享受到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