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草船借箭

大唐朝请郎 宁溪南 1004 字 2022-10-05

最好的结果就是转回河中央去顺流而下,爱去哪去哪,等着舵公艄手缓过气力来。

人终究不是铁打的机器,一程过来十几二十里水面,舵公艄手们已经差不多用尽了力气。这还是过来有些顺水,回去的话可是全程逆流。

而战船重大,掉头缓慢,还须小心不要发生碰撞不能乱,要不然得比挨打还惨。

会有人说,人又过不来,这个时候又没有热武器,不过就是弓箭射嘛,有什么可怕的?人马躲在船舱里不就完了?

古人不笨,反而古人要比现代人聪慧的多,确实没有热武器,但是有火箭啊,在陆上对阵火箭的效果一般般,但是对付战船那是一搂一个准,救都来不及。

三国当年,孙仲谋草船借箭一时传为美谈,但那只是一时机智的权宜之事,并不是发生在正面战场上的事情。

那时候船只还只是交通工具,战斗还是在陆上进行。

这会儿已经是大唐了,水战已经成为常态,有专业水军,有专业的水军造船基地修理厂,自然也就有常规的水面战争武器。火箭只是其中一种。

而且,事情也没有你想像的那么简单。

孙权的草船借箭是怎么发生的?就是因为船的一侧中箭后偏重要翻覆了,他急中生智,下令把船调了个头,让另一侧继续受箭然后达成了平衡才得以脱身。

那也就是一条小型渔船,西巢湖水道中又没有什么阻碍,调头转身灵活轻巧速度快。

像大唐这种专为战争制造的大船,掉头又缓又慢,没有办法,太大太重了。

诸军将面面相觑,赵贵先左看看右看看,在心里计算了一下时辰,站出来抱了抱手:“马帅,诸将军,若是信某,可由某部先行上岸。”

马燧转头看了过来:“赵将军,可知此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