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英烈塔祭

大唐朝请郎 宁溪南 1211 字 2022-10-05

跟着郎君战无不胜,跟着郎君可以读书识字,跟着郎君不用耽心牺牲,跟着郎君能过上好日子。这四个跟着是凤翔军民共同的信念。

在军校盘桓了两日,张军和戴休颜李抱真具体的讨论了一下关于军校的管理,训练,课程上的事情。

第三日,张军携营离开盩厔回了凤翔。

李纳王武俊和李抱真一起留在了盩厔,暂时在军校充当教官。其实也是学习,学习新军的训练方式还有军规条例。

军校的教官教授是要和学员一起操练的。

陆军军官学校本来和军校一起筹备的,大概的东西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原本打算是让戴休颜身歉两职,把两所学校办在一起。

但后来张军又改了主意,所以暂时军官学校还停在纸面上。

主要就是把军校和军官学校办在一起不合适,必竟这边是军官。

再一个就是军官学校让老戴来当校长也不合适,这个活得给李适,当然了,李适不可能真来当校长,只能是名誉的,实际上得张军自己来担任。

而且做为培养军官的学校,张军亲自授课是免不了的,在初期课程还会很多,所以放在盩厔也不合适。

通勤距离有点远了,单程一百六十多里,天天跑不可能,那样张军就必须得住过来,这不扯呢?家里的大娘子小娘子她不香吗?

全套仪仗按着章典所制的规程行走在官道上,张军骑在马上随在仪仗后面走的昏昏沉沉的。

没办法,仪仗走不快,从着装到速度都是有着严格的规定的。

从大周开始,仪仗这个单纯用来彰显身份的东西就有着明确的各种规定和制式,规定的比一顿饭嚼多少下还细致。

历朝历代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改变或者改进,但在仪仗方面就是全面继承。

不论文武官员,都需要按照级别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仪仗程仪,这东西官越大讲究越多越繁琐,你还没有任何办法。

除非是打仗行军,要不然不打仪仗就是违例,是对官员仪表的亵渎,是失仪,是给官员制度抹黑。反正是挺大的错误。

张军从河中返回长安还算是行军,等从皇宫里出来再走,就是官员巡视了,必须打出全副仪仗,向沿途地方展示大唐高官的风采。

本来一天就能到家,结果愣是走了两天。去哪说理去?

这还是他,是节度使,算是武将,这要是皇帝出巡,一百六十里至少得走四天,那真是一步一扎营,没有点好性子真能给磨疯了。

其实这也有磨砺的成份在里面,官大了不能急燥,必须打磨的意思,遇到事情才能沉住气不至于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