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长安轶事

大唐朝请郎 宁溪南 2248 字 5个月前

长安东西两市里做生意的买东西的都开始往外走。

人们要在鼓声止前回到各自坊中,否则净街鼓声一停,各坊大门就要关闭不得进出了,这时候还在坊外的人要挨鞭子。

武候铺其实就是派出所,每坊设一铺,大铺三十人,小铺五人,另有武官暗探若干,也就是便衣。

六街徼巡是巡视整个长安的主干道,武候铺则是管理每一坊内外,守卫坊门。

大唐施行的是双令时,夏令白天六十漏,夜晚四十漏,冬令时则反过来,白天短夜晚长,更替在秋分和冬至。

当然,大员重臣亲王公主这些人是不受晨钟暮鼓规定限制的,三品以上可以在坊墙上开府门,自由出入。

其实这个主要是防备皇帝在夜间临时召见,如果走坊门要耽误时间怕来不及,后来渐渐就成了一种特权。

张军家的府门自然也在坊墙上。

三米多厚的夯土墙被拆除重建了三十三米,一高两矮的三洞五层飞檐画栋朱门,坊墙上有府门卫楼,有军将日夜值守巡视。

张军的纛旗,帅字旗,青龙旗,五色旗一高七矮竖立在门头上,两边整整齐齐的十二对门枪。

府门右侧有刑柱木笼,笞凳,代表本府的主人位高权重,有缉拿审罪处置的权力,府门左侧有旌节旗杆,红色五旒旗随风招展。

门洞右侧有应答室,也就是门房,门卫,里面十二时辰有人值守,负责应答访客,接受名刺,通报,开关府门。

从大门进入,穿过五米的门道,出来就是一个小广场,有点类似瓮城,有军士在这里值班守卫,访客在这里下车下马接受检查。

瓮城又有门三座,分别通往兵营,外宅和内宅。

张军的郡王府占了四分之一坊,也就是零点二二平方公里,接近三百三十亩大这么说没什么概念。

大概来说,就是东西从太白北路到延康巷,南北从友谊西路到延康东巷这么个范围。

整个王府分兵营,外宅内宅,花园,菜园果园和一片四合舍。

四合舍就是府中杂役奴仆工匠佃户们居住的地方,也就是所谓的私户,他们每天在王府中劳作服务,聚妻生子。

四合舍里面的人是不能走正府门的,所以和瓮城这边并不相通,他们走坊里那边的门户。

整个四合舍分三曲,里面店铺工坊什么的都有,完全就是一个大型社区。曲,是指宽度在三米内的路。

整个郡王府有大门四座,中门四处,便门若干,除正府门外都在坊内,什么身份走哪道门都有严格的规定。

这座处于坊墙上的正府门,只有张军一家三口才有资格走,再就是地位相当的访客,或者皇帝公主亲王这些。

张军直接来到内宅,在侍婢的服侍下洗澡换了身衣服,这才去寻自家媳妇闺女。

府上的管家依旧是个二十出头的女人,是大娘子从娘家带过来的侍婢之一,原来叫绿蕊,现在被大娘子改叫了紫蕊。

自家的两大管家的名字,都和张军前后的官服一个颜色,张军也无力吐槽,反正媳妇高兴就行了,只叫不叫铁锤或者钢蛋就行。

大娘子正和紫蕊商对账目,小清禅抱着花奴在一边跟着一个侍婢读经。

小清禅已经五岁了,到了开蒙的年纪,就先由侍婢教着读经识字,等明年要去童学读书。

这个年代官贵人家的孩子一般是请教授或者博士到家中来上课,等到了年纪去参加乡试,乡试过了才会进入童学。

但张军不打算这么做,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太孤单了,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到是可以寻几个伴读,但是太残忍。

张军打算明年就送小清禅去童学读书交朋友,也要求凤翔的子民把六七岁的孩子送入童学读书。

凤翔的童学被张军做了细分,首先分男校女校,然后再分幼班,少班和青班,慢慢向现代式学校转化,也就是小学初中和高中。

这个需要时间来慢慢推进,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事情,必竟这个时代十四五岁就结婚生子了,十五六岁就能荫举当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