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回纥可汗

大唐朝请郎 宁溪南 2292 字 4个月前

可现在自己就站在这里,还要看着一个弱小到连一句不愿意都不敢说的女人远嫁四千里,被人家三番五次的继承?

张军握了握拳头。绝对不可能。

他多少有点明白马燧的意思了。

这哥们怕是没安好心……也算是一次试探。

张军从来毫不掩饰对外族的敌视还有杀伐果断,这在朝中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张军感觉,马燧这一次应该就是明谋,光明正大的把问题摆过来,看看张军是什么反应,或者……也是要看看他和李适之间会起什么反应。

目前大唐国内暂时平静,但多年累积下来的问题多如畜毛,想要厘清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何况还有那么多的军使节度团练在观看。

对外,这会儿也是多事之秋,东北诸族已经有点毫不掩饰了,吐蕃正在憋大招,南诏犯剑之心不死,西域诸国分崩离析。

大唐陆路通往西方的商路已经基本上被阻断。

而回纥正处在关键点上,不管是东北还是西北,大唐都避不开回纥,如果在这个时候和回纥翻脸,带来的变化不可想像。

李泌估计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这才积极的劝说李适应允了武义成功可汗的和亲要求,并劝动李适许配了一位真公主。

要知道李适这个人对嫡亲兄弟姐妹还有儿女是相当重感情的,而且他的女儿大多夭折,活下来的几个都像他的珍宝一样,连离京都不行。

这次一下子把亲生女儿远嫁给四千多里外的胡人,可以想像李适内心得有多难受,多憋屈。

张军觉得,李适后期行事性情大变,肯定就是被逃离京都还有被迫远嫁女儿这两件事给刺激的,太无助,太无奈。

重感情的人往往都特别情绪化,也就是经常处事不理智,情绪变化会让他变得特别积极,也很容易特别消极。

而马燧想看的,张军以为不外乎就是两点,一个是他对这件事的态度,再一个就是看他和李适到底谁能‘说服’谁。

皇帝做事并不像影视剧里那样,一拍桌案眉毛一立大臣就跪一地,事情就这么定了。不可能的。

一件事不管皇帝满意不满意开心不开心愿意不愿意,最多也就是把事情暂时压下来搁置,后面还是要靠商量。

皇帝也要把重臣找过来一个一个去谈,做思想工作解释原委,不断的说服和被说服,最后做出决定。

皇帝确实有一票否决权和强行一票通过的权力,但没有几个皇帝敢乱用,大部分皇帝可能一辈子也没有使用过。

皇权在大唐并没有至高无上,他需要顾忌很多方面,比如五姓七望就根本不怎么把皇权当回事儿。

历史上能把皇权提升到至高无上的也只有那么几个人,始皇帝,汉武帝,还有大破大立的朱元璋,这是有时代性的。

成吉思汗也没做到,李世民是不想那么做,他亲手打造了贵族议会制和民族政策,这是大唐能迅速强盛的原因。

只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令人唏嘘。

张军估计,马燧是在给自己挖坑,树敌。

拒绝和亲,张军就得罪了回纥,这个大唐目前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臂助。

不管拒不拒绝和亲,张军都会得罪一部分朝臣,总会有一些人是站在对面的。

不管最后是不是和亲,张军都必须和李适进行一番‘交流’,在彼此心里埋下一根刺。软刺也是刺。

如果没有马燧的这封信,这事儿张军完全可以私下里处理,比如秘密的和李适交换意见,但现在不行了,信来了。

这就是阳谋。即然知道了,张军自然就不可能无视,必然得发表态度。

不要以为是密信,任何事只要有一个人知道了,那就已经不再是秘密了。

马燧这么做张军也能理解。

这件事不管怎么发展,其实对张军现有的一切影响不大,也就不会结仇。

但这件事会多多少少的影响一点张军和李适,张军和重臣们之间的微妙关系,影响一些人对他的看法。

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大江大海都是汇积出来的,很多事情都是通过很多小事慢慢的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