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成功的标志

真的不是重生 宁溪南 1108 字 2022-10-05

几十年以后,人活成了一个个的个体,没有社交没有交流没有朋友,一个人活在城市森森之中,度过每一个孤寂的夜晚,陪着只能用来上已经无人联络的手机。

未来的事情没必要去考虑,在九十年代的最后一年,人们浑身充满了斗志,都在向着理想冲锋。

打破固有阶层带来的红利就是机会平等,只要努力总有回报。

车,房子,手表,衣服,打火机,化妆品,在有心人的刻意引导下,这些就是人生目标的具现。

即使是脑海里装着无数个梦境世界的张彦明也不可能打破这种局面。该来的就会来,该走的也会走。

“住别墅还是离市区有点远了,会不会不方便?再说,人少了不空落落的?”严丹曦和赵燕说着话。

“有车不就行了?什么买不着?”

“这么远呢,一堵车就是几个小时。而且太安静了,待着也没什么意思。”

“要是二环里能有几个别墅区就好了。”

“想的美,哪有地方?我感觉现在就是一点一点把人往二环外面搬,二环以里将来肯定不是老百姓能住的地方。”

“谁说的?那可不见得,四合院里那不是老百姓?”

“那不算,现在只要稍微有点奔头的谁还想在杂院里挤着啊?将来除非是过不上溜实在挣不着钱的,肯定都得搬出来。”

这会儿搬出杂院儿就是成功人家。

搬家的时候都是牛逼哄哄的仰着头,带着俯视的意味和原来的邻居打着招呼。

没有人会想得到几年以后老院子的价格就坐上了直升飞机,成为了一种另类的身份体现。

然而对于普通居民来说,房子值多少钱并不具备什么实在意义,能拆片瓦拿去购物吗?日子该紧巴还是紧巴。

就像一家公司的市值对于一个普通职员来说,肯定没有当月的工资条来的重要。

这里的矛盾点在于,有需求的没有话语权,有话语权的没有需求,不只是房子,方方面面都一样。

但偏偏规则需要这些没有需求但有话语权的人来制定,所以必须带脚蹬的电动车出现就不稀奇了。

那句何不食肉糜在很多时候并不是笑话,而是一种客观。

需求点的层次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