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9章 老康的家庭情况

真的不是重生 宁溪南 1212 字 2022-10-05

除了科学院和工程院,其他像军科院,社科院这些单位的院长副院长只是行政岗位,并不一定要求本身是院士或者有相当的学术地位。

不过这事儿也没必要解释。

“彦明是学电影的?”康政委还真不知道这事儿,问了一句。

“嗯,我是京城电影学院毕业的,算是特召入伍。”

老头儿点了点头,巴嗒了两下嘴,心里稍微有点不是滋味儿。

自己十几岁参军,在部队过了大半辈子,付出了全部的青春,这都五十五了,才在今年七月挂上金豆子,担任总装某基地政委。

张彦明呢?今年满打满算二十八,特招入伍没几年不说,金豆都挂了两年了,担任军科院的副院长。挂名那也是名。

这叫老头心里怎么平衡?

“康叔家里几个孩子?”张彦明感觉话题有点尴尬,就主动问了一句。

“我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都成家了。儿子也在咱们部队上,比你大几岁现在在冀州军区。

两个丫头大的比你大一岁,在军区医院工作,小的今年二十六了,去年刚结婚,在五一小学当老师。”

康政委原来的媳妇比他大几岁,是去世,不是离婚,所以说起来孩子也没什么尴尬的地方。过去一家有两三个孩子属于正常情况,少了才奇怪。

从老康的三个孩子身上,明显能看出来老康的人脉交际那是相当广的,而且能力很强。这三个单位哪一个都不是那么好进的。

虽然都说进了九十年代以后公家单位开始关门,开始不好进,但事实上公家单位的大门从来也没好进过。

九十年代以后是因为体制改革,而九十年代以前就是因为家家孩子太多。同样的竞争大,同样的需要拼资源拼背景,而且更直接。

真正的就业难其实是在八十年代。

“什么时候康叔把你家的哥哥姐姐妹妹叫过来见见面,认识一下。以后就是亲戚了。”

“还什么以后,就今天。老康你打电话,把人都叫过来,全家都来,一个都不能缺。”张妈拍了一下沙发做了决定。

“再挑个日子吧?”孙家敏看向张妈。她比张妈大,但在张妈面前她才像是妹妹。

“挑什么挑,择日不如撞日,你们俩要是磨蹭起来那就没时候了。”

“今天大君和小辉都不在。”

“他们在不在不重要,二明和红叶在就行了,今天是你们一家认亲。”

张妈想了想,对老康说:“正好两边四个孩子都在,今天就直接把你们的事儿定下来吧,别拖了,都老大不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