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壮哉!我大华夏!

不期望他能帮自己,别坏自己的事情就行。

听到陈元喊自己张公,张让心中还是比较高兴的。

虽然平时不缺乏人喊自己张公,可是陈元毕竟不同。

要知道陈元不仅是蔡邕的弟子,更是襄阳书院的副山长,这个身份实际上比他所谓的荆州别驾和军师中郎将更让人看重的。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酝酿,襄阳书院的名声已经传遍天下。

基本上天下的读书人都知道了襄阳书院。

之所以会这么出名,最关键的就是襄阳书院面下天下招收学生,凡是自忖学识深厚者,均可以到书院报考入院。

是的,书院采取考试的方式招收学生,这也是天下独一份了。

毕竟书院的师资力量有限,不可能把所有报名的学生都招进来。

于是,陈元便把考试这个杀手锏使了出来。

不仅入书院要考试,即便是进入书院,也要考试。

每月小考,半年中考,一年大考。

连续三个月小考不及格,全院通报批评。

中考不及格的,降级。

大考不及格,清退。

当然优秀者会有奖励,这奖励并不是钱,而是钱粮或者书籍什么的。

书院采取九年制教学,九年之后毕业,就可以自称是襄阳书院的学生了。

不要小看这个身份,因为只要有了这个身份,就可以那这毕业证去荆州官府之内谋得一份差事。

这也是陈元跟刘备商量好的。

总之,只要能够在襄阳书院熬到毕业,包分配,给予孝廉身份,可以做官了。

这待遇比后世的大学生可好到不知哪里去了。

这里的官可不是吏,是切切实实的官。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孝廉可是十分贵重的,因为有了这个身份才可以当官。

这就相当于官员预备役。

往常的时候,孝廉的名额都是把持在豪强世家手中的。

因为举孝廉需要当地官府上报才行。

一般人哪里这个机会啊。

襄阳书院的这个政策公布的时候,可没少生出波折。

当时官司都打到洛阳来了。

只可惜,汉灵帝对于这种事情完全不操心,甚至有放任的想法。

汉灵帝的想法很简单,反正这孝廉都是把持在豪强世家手中,侵犯的又不是他的权力。

刘备又是刘家人,他巴不得刘备这么做呢。

因为这样可以侵夺豪强世家的权利啊。

汉灵帝这家伙,这一生基本都在跟豪强世家做斗争,这也就是这些年,年龄大了,精气没有年轻时期这么足了,这才当了咸鱼。

但是他的态度还是一如既往,我不能跟你们斗了,但是我的继承人已经有了。

是的,汉灵帝现在隐隐的把刘备当成了自己的继承者。

刘家天子其他的可以不会,但是跟豪强世家斗争的精气神和能力不能丢。

从老祖宗刘邦开始,这斗争就开始了。

持续了几百年了,这优良传统可不能丢。

张让将鉴天台的五关徐徐道来。

“想入鉴天台者,必须大仁大义大礼大智大信之辈才可,故此五关考验的便是仁义礼智信。”

说到这里,张让停顿了一下,他想看一下陈元的反应。

这五个便是儒家的五常,是儒家提倡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

如果不能做到这五点,就不能称之为人,或者说仁。

按照老王爷的说法,鉴天台关系天下万灵安危,如果让心怀叵测之辈进入其中,定然会造成莫大的后果。

所以,只有做到这五点的人,才能进入鉴天台。

陈元现在心中简直就是卧槽了。

这五点能够做到的,有几个人啊?

这不是难为人吗?

奈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先试试看,实在不行,再想办法呗。

反正天上那玩意一时半会也进不来,也造成不了太大的危害。

等到董卓乱政的时候,大把机会可以进入鉴天台。

陈元就不信了,到那个时候老王爷还有心思想着什么三关五关的。

所以,陈元心中有底,老神在在。

看到陈元依旧一副镇定的神色,张让心中忍不住赞叹。

沉得住气,是一个做大事的人啊。

张让心中再次提高了对陈元的评价和警戒,绝对不能让这家伙留在洛阳。

张让继续道:“这五关的考验,乃是从光武皇帝时便定下的,考验内容以及如何通过,外人也无从知晓,所以还需要陈别驾自行考量了。”

张让说了一个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