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页

汪雨欣道:“最近没有什么需要翻译的东西,组织上应该不会联系叶姐姐。叶姐姐就带着孩子,好好生活好了。如果真的有人联系你,必然是上次我带来的人联系你。叶姐姐放心。”

叶梨点了下头,表示明白。她大约猜到了汪雨欣看向小娃娃的时候在想什么,可是,理想和家庭,国家和个人,汪雨欣已然做出了抉择,她就什么话都不必劝了。

——

叶梨在兰镇,抚养叶岚风到3岁那年,接到了北平一所女校的邀请——请她去学校做英语和法语老师。

这3年里面,叶梨除了养孩子,看着小小的叶岚风一点一点长大外,就是往报纸、出版社投稿翻译。因为汪雨欣之前帮忙联系的出版社的缘故,叶梨的稿子又是出人意料的好,叶梨于是就渐渐地被很多人发现,开始关注她这个据说是从没出过国的翻译型人才。

而汪雨欣两年前让人传出话来,说叶梨现在也可以翻译些俄语之类的,用这些来扬名赚钱。

叶梨最初只是稍稍赚些钱,再加上经常自己做了胭脂,由上海的胭脂铺子来收获,赚的钱差不多能养活她和孩子还有家里的保姆几个就行了。毕竟,赚再多钱,等到将来某个特殊时期,现在赚下的钱,过得风光日子,也就都成了麻烦。出于这个考虑,叶梨留给后代子孙的,大多是她偶尔出去淘回来的小巧精致的古董,倒真没有专门赚钱。

没想到,那组织上大约是发现她拿着好不容易买来的俄语和德语词典,自学这两种语言的事情,还表示叶梨完全可以拿这些赚钱扬名。

叶梨想了想,也就发表了些这两种语言的翻译和自己写的小文章,表示是自学,而且还没有人教导如何“说”,很是惭愧云云。

叶梨的毕竟叫做黎默,就是茉莉反过来而得来的,在报纸上面,以翻译而逐渐出名,但等到她有了名气,也会写一些针砭时弊的小文章。

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需要唤醒人们头脑的文字。

就这样,黎默在民国时代的文学圈子,也就有了名气,只是她基本不和同行交流,也不曾离开兰镇,所以,许多人都只知道她是自学而成的天才翻译家,同时也是个颇有才学和爱国情操的女子,很是敬佩。

这次接到北平那边女子学校的信件,已经不是头一回了。因为她住的距离上海近,其实上海那边,早就有学校上门来请她去学校任职,只是都被叶梨拒绝了。

这一次,叶梨仍旧是选择拒绝。

三岁的叶岚风很是活泼好动,弄得叶梨不得不换了一回房子,因为叶岚风真的太能跑跑跳跳的,一个小院子,压根就不够他折腾的。

叶梨只能换了一处民宅,虽然不如小洋楼精致奢华,但上下两层楼,前后两个大院子,倒座房、东西厢房,也全都有。虽然因为时代交错,弄得有些不伦不类,可面积是真的很大,叶梨也就在叶岚风2岁时,搬家到了这边。仍旧是租的房子,然后在小镇的一处比较和气的地方,买了一个小院子,这一片的小院子,像是差不多时候建造的,都是三件堂屋,两间倒座,东西各两间厢房,房间都不大,院子也不大,但应有尽有,也算不错。

叶梨拉着叶岚风,就告诉他:“这是咱们真正的家,如果有一天,天下大乱了,你找不到妈妈了,就回来这里找妈妈,妈妈会在这里等着你。岚风,你要记得,这里才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