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页

秸秆火力不够,一把秸秆哄一下一烧就没了,煮一顿饭得烧掉好大一堆秸秆,用来引火还是不错的,乡下就没东西能浪费。

看着一大半粮食没了,沈原再心疼也没辙,好在这不是第一次目睹,她也没跟着沈大寿一起过去。

李氏这回没骗人,把那只老母鸡杀了,一家子团团围着吃了一顿好的。

鸡腿鸡翅膀归了三个孩子和沈大寿,李氏啃鸡头。

沈大郎吃的是鸡腿,他刚想张口,看见沈原阴测测的眼神,一个激灵,讨好的把鸡腿上的肉撕了下来:“大姐二姐也吃。”

大妮刚想说不用,沈原拿过来就和大妮分了:“吃,难得这小子记得我们!”

沈大寿笑笑,把自己那个鸡腿上的肉分了一半给李氏。

一家子把一只鸡吃的精光,鸡骨头都没舍得扔,李氏说:“明天加水熬一熬,又是一碗鸡汤!”

沈原嘴角直抽抽。

麦子收了地里还有活,大人还是要忙的,此刻已经是夏末,孩子们还在粘知了,这玩意也能吃,吃着还挺香的。

反正这里的孩子们奔跑在田野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起来是自由自在的。但是沈原也知道,他们祖祖辈辈都被定死在这片土地上,没有意外,这一辈子看的也就是这里的天,这里的土地。

就说进城吧,沈原也是现在才知道,乡下人进城还要到里正那里拿保牌,赶到城里把牌子交上去,告诉衙门里的人,自己是哪里人,来城里干什么,要多长时间,然后才能去办事,完了还得拿着牌子才能出城回家。

你想怀揣银子(还没银子呢)游历四方?做梦吧你!

没牌子(有的是身份通关文书),你连城都进不了。

所以那个疑似任务者,吵着要进城才会被家里人当邪祟附体的,谁没事进城啊?

读书看似唯一的通天梯,可如今的书真不是老百姓能读得起的,不要说笔墨纸砚这些,就是请先生的束脩,沈家村就没一家花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