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页

于是事情闹大发了,百姓去衙门质问,衙门当然不理会,甚至还锁拿了不少人,然后惹起民怒,就有人上京告了御状。

这件事就被撕开了口子。杨林这时候才发现宣传队的巨大作用,这是他查看天下的眼耳口鼻!是他可以了解地方部门掌控地方官员的一支劲旅啊,比巡查御史都好用!

然后朝中大臣们才发现泉侯有多‘阴险’,明着是弄一些粗鄙的歌舞,实际上就是替陛下培养了一大群的巡查使,地方上敢于欺上瞒下的事明显就少了,他们再也不敢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此刻沈原还在筹办学校,朝中大臣们果然没一个开口阻拦,首先就是仪仗队的表现很惊艳,再挑剔的人都不能说一句不好,接着这个皇家学院是陛下私库出钱,也就算不得劳民伤财。

就只一点,仪仗队有了编制,隶属禁卫军分支,这是杨林给仪仗队新弄出来的职位,这让有些官员嘀咕了几句,不过无关痛痒。

随着时间推移,大多数人都认为仪仗队不过是个花架子,陛下高兴就行,反正人数又不多,花的也是陛下的钱,这个观念直到杨林晚年,他的大皇子造反才被打破。

杨林的皇后因为父亲的原因一直不被杨林喜欢,同样是皇后所出的孩子也被杨林厌弃。

大皇子长大成人后杨林指了一个封地想把儿子打发过去,一直忍辱偷生的大皇子就造反了,他挑的时机巧妙,趁着宫内防守薄弱,只有那些花瓶仪仗队的人在,他就发动了叛变。

谁知道,一直以为的花瓶们从木刀中抽出钢刀,把叛军进行了无情的碾压,大皇子自刎而亡,这时候朝臣们才发现他们大错特错。

仪仗队根本就不是花瓶,而是陛下的秘密武器,他们的战斗力高的吓人,大家再次关注皇家仪仗学校时才发现,不知不觉间,这个学校早就成了一个庞然大物。

学校里教的有些东西在不少大臣看来是下里巴人才接触地,什么作物的生长啦,家畜的饲养啦,如何从一根丝变成一件锦袍啦,如何从一粒米变成一餐饭,不同阶级的人如何生活,乞丐又是怎么来的等等。

这些其实只针对权贵高门的学子。

剩下还有不少军事课程。

京中不少贵族子弟都在这里学习过,皇家公主和皇子几乎人人都在里面待过,时间不长,只一到两年,也不耽误他们学其他。

这段时间都是‘军训’时间,这些贵人子弟的生活全都要自己来,下人一个不许带,只厚重外衣有人清洗,里衣什么的还得自己洗,连饭碗也是自己洗。

刚开始这些天之骄子们个个叫苦不迭,使出浑身解数想逃走,偏又逃不了,三个月后这些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娇气孩子们个个都会打理自己生活了,也习惯了学校的日子。

他们终于明白,他们这种日子不过是一段时间,这天下还有许多人连这种日子都是奢望。而且学校把这些人拧在了一起,他们都是‘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