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页

宋里正:“山,是一定要上的。眼下咱们没水,往前走会、福生你那句话怎讲?你晌午念叨的那话?”

“赤地千里,寸草不生。”

“听听,咱大伙才走了几百里?离千里还远着,前面估么也是旱。都猜到了没水,才一个个在这山头豁出命干。”

宋福生接过话,划重点:

“古口山口在山顶,千米高,只人爬,就得爬一阵。

上山下山路,狭窄,大伙全部推车上去,难度太大。

且容易在得水后,又被人围攻抢水,又会被人抢粮。逃,有老人妇女娃伢子手推车,速度也会极其慢,所以,现在大家要分两伙。

一伙人负责在山下,护粮、老子娘、妻女孩儿。

一伙人负责提桶,上山打水。

两伙人都有危险,看似上山那伙更难,但山下这伙守粮的,也不好说。

主要是有老人女人娃伢子拖后腿。

一旦要有从山上下来的大量难民抢粮,山下面的这伙人,很可能顾得上护粮,顾不上护住孩儿。”

宋里正点头:“福生把该讲的都讲了,到底谁上山、谁在下,两伙都难。上山的,要保住命别伤着,一人又能拎几桶,去几个人护送?咱大伙交几个人的打水钱?”

与此同时,钱佩英也在用蚊子声和女儿交流:“茯苓,一人交二钱银子,那二钱是多少?”

宋茯苓想了想:“我也不太清楚啊。要是按一文钱等于一元钱算,二钱就是二百块钱呗。但是古代指定不是这么算的,根据物价调整,金银比例,它可能不是正好的一比十、一比一百那种,得二百多块钱吧,我猜的。”

二百多块钱买水:“比咱那景区卖的还吓人,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