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6页

真正兴奋的是宋茯苓,终于能下车活动活动了。

宋茯苓给人提意见,“这要是门前能挂着牌子,写上谁家谁家就更像民宿了。”

四大爷家,大姑家,老舅家,这是东北风。

日本风:藤田家,鹿岛家,井上家,近藤家。

“然后在路上隔二里地五里地就支起大牌子,前方还有多远有歇脚住处,进村岔路口盖个小屋,长期有招揽住客的老乡在那里守着。”

米寿补充说:“姐姐,其实老乡伯伯们不仅可以招揽来住的,而且也可以弄些吃的和干净水卖,人吃的,牲口吃的,背筐去咱走的那条大路上卖。赶路人就算着急不歇脚也要吃饭喝水吧。”

“对,没错,咱们村就不行,要是能像这个村位置似的,还可以让白婶子她们开个小卖店,卖给赶路的人,灯油蜡烛点心啊什么的。”

“不行,姐,白婶子不能开小卖店,她该偷吃啦。”

姐弟俩像扯淡似的闲聊,边帮忙拿东西边嘻嘻哈哈说着话,给村里接待的老王头说的一愣一愣的。

他们村这么穷还成好事儿啦?直勾勾的瞅那两个“绒球娃”,一个粉缎帽子,一个绿帽子。

宋福生闻言就是笑。

他也不帮忙拿物件,有高铁头大德子四壮他们。

只站在一边,看富贵和宋福寿他们在安排那些举人们怎么住。

这可真是大型旅游团。

“各位举人老爷,这村小,屋少,各自带着小厮,两伙一屋,两伙一屋哈。拿着你们今晚和明早的吃喝以及重要物件,随老乡们走。”

举人老爷们纷纷表示,借宋孝廉光了。

人在外,两伙一屋,进屋就有热炕住,就能打水烧水喝,这样的条件已经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