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页

永和帝听到梁安的猜测,哭笑不得:“你怎地猜的全无新意?”

梁安奇道:“咦?竟不是去打猎?奴才瞧着世子挺正派的模样,总不能去喝花酒了吧?”梁安嘴上说着,心里不由细细回忆方才永和帝的笑是出自愉悦还是怒极反笑。

虽说以他多年的经验,不至于看不出二者的差别,但凡是皆有例外。所谓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跟前,自然得万事小心。若瑞安公家的世子,是个刚哭了太妃便憋不住眠花宿柳的货色,那可就得疏远着些了。不为好色不好色,单是没眼力价儿一条,做太监的就得避着走,省的受了牵连。

“果真如此,那我可恼了。”永和帝此言一出,梁安心下大石落定,只消没触了圣上逆鳞,这马屁就得接着拍。手上稍稍加大了点劲道,梁安又适时开口:“哟,圣上恕奴才见识短。京中的公子哥儿除去打猎看姑娘,可还有旁的消遣不成?”

永和帝被捏的筋骨酥软,险些舒服的睡了过去,越发觉得梁安贴心,于是大方的道:“他呀,出了宫门去衙里转了一圈,又去了街上。想是在宫里做法事饿了,叫茶楼的伙计哄着上了楼。你猜怎么着?他过了会子,把媳妇儿接出来吃点心了。”

永和帝说着又笑了起来,“我先前总觉着那颜氏女门第低了些不般配,那会子着急,便没计较。如今看来,他们两口子倒和气的很。也不知甚时候有喜信儿呢?”

梁安眼珠子一转,道:“奴才前儿仿佛听见有人说,公爷先侧夫人娘家有人送了偏方,听说琐碎的很,却是极灵验的。圣上等着好信儿吧!”

“你也知道了那偏方?”永和帝有些惊讶的睁开了眼,“传的好快!”

梁安笑道:“如此匪夷所思的偏方,大家伙都当新闻传,可不是连奴才都听见了么?”

永和帝哂笑:“我看啊,还是乡间糊弄人的玩意儿。哪有大户人家的妇人骑马的?好在澄哥儿也只给了个旧宅子并几亩地,既是亲戚一场,献不献偏方的都该照应一二。”末了,他又忍不住点评了一句,“这孩子虽年轻,性儿却不错。比他那阎王似的哥哥讨喜多了。”

角落里两个不起眼的太监耳朵立刻微不可查的动了动,永和帝并没有察觉,自顾自的道:“放在北镇抚司衙门,有些可惜。”

噗通、噗通,梁安的心跳不自觉的猛跳了两下,又在一瞬间回神,接着陪笑道:“他是圣上的臣子,在哪当差都是为圣上分忧。”

“呵呵,你不懂。”尽管梁安跟随多年,永和帝却从没把个阉人放在眼里,懒得多做解释。只是略作思索之后,又改口道,“不过他性子过于仁弱,在诏狱里见见血,历练历练也是好的。”

不远处低眉顺目的太监顿时呼吸一窒!仁弱并非好词,昔日汉高祖刘邦正以此为借口,欲废太子而立庶子如意。可在这深宫之中,人人都言语谨慎,即使是皇帝,亦鲜有真随意之语。换言之,将“仁弱”一词扣在了个年轻宗室的头上,本就代表了不寻常!

不独这位名唤陈方珠的太监听出了异样,梁安亦是心头狂跳。他暗暗的瞥了眼永和帝鬓边的银发,心里大不敬的想着:圣上已老,而越老的皇帝就越……多疑、刚愎、患得患失。经验老道、正值壮年的华阳郡公与初出茅庐、年轻稚嫩的瑞安公世子,或许永和帝自己都没意识到心中的天平正在逐渐倾斜。

一股喜意从梁安心底缓缓升起,他毕竟只是个太监,再聪明伶俐,目光始终局限在深宫荣宠之内,从未考虑过天下苍生。因此,在他看来,温柔活泼的瑞安公世子比不苟言笑的华阳郡公好伺候多了,亦或者说,好糊弄多了。何况杨景澄年轻,对于老皇帝而言,“小儿子”可爱不言而喻。再则,杨景澄并非独子,过继起来也更加容易。